□ 孙福民
恩施旅游产业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但是旅游品牌不响亮,要素不完善,产业链条不完整,景区同质化严重,转型升级任重道远。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打造一个强有力的旅游投资主体,让国有资本扛起恩施旅游发展的大旗。
参与恩施旅游投资,是国有资本的使命担当。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已经成为恩施州实现绿色崛起的核心战略,其目标是打造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恩施旅游产业必将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成为引领恩施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国有资本投资必须围绕党委政府的发展大局和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进行。在旅游产业中打造庞大的投资平台,扛起恩施旅游产业发展的大旗,是恩施国有资本的使命担当。
恩施旅游产业的效益转化,需要国有资本来引领。恩施旅游产业的经济数据虽然庞大,但是财政贡献率有多少?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官方数据,因为这个数据是羞于启齿的。也就是说,恩施旅游产业还远远没有从富民产业转化为同时富财政的产业。市场从来是以投入看产出的,国有资本没有投入哪来的产出?旅游产业怎么能富财政?只有国有资本来引领恩施旅游投资,才能实现恩施旅游产业的效益价值转换。
恩施旅游的品牌塑造,需要国有资本来统帅。作为恩施旅游产业引擎要素的景区,一直处于投资碎片化的格局,导致恩施旅游景区遍地皆是,却多数处于同质化竞争状态,打造粗放,没有树立起几个品牌。国有资本必须组建庞大的旅游投资平台,逐步回收景区资源,一统江湖,重新进行精心打造,结束这种军阀割据的局面,才能推进恩施旅游景区科学布局、良性发展、形成品牌。
恩施旅游产业的主权,需要国有资本来掌控。旅游投资问题,是一个主权问题,恩施在旅游产业中没有国有资本投资就没有主权,没有主权就没有话语权,甚至不能左右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无法顺利实现旅游产业结构调整,更难谈转型升级,又如何通过旅游产业引领和拉动其它产业发展?有的县市已经看到这一问题,比如利川,就已经在两年前组建了旅游投资公司,并且成功收购了腾龙洞和龙船水乡等景区。
恩施旅游的市场形势,倒逼恩施国有资本尽快进入。恩施旅游市场当前是什么形势?八个字:兵临城下,大敌当前。周边省级旅投和交投纷纷看好恩施旅游前景,即将大举进入。省交投、省旅投已经进来了,江西、重庆等也开始考察谈判,准备合作。这对恩施旅游是一件大好事,但是恩施自有的国有资本投入空间必将受到严重挤压,如果现在不抓紧进入,到时可能出现无优质项目可投的尴尬局面。
国有资本投资旅游,必须选准投资方向。很多人认为旅游产业遍地黄金,其实旅游产业遍地是坑。如果不选准投资方向,可能会血本无归。旅游产业往往是大投入、大产出,由于民间资本块头较小,即使有好的项目,因为囊中羞涩,无法完成投资,只能望洋兴叹;有的看准项目勉强进入,后续资金跟不上,结果做成半成品和烂尾项目,连本钱都收不回。所以恩施旅游的民营资本多数是硬挤传统领域,在宾馆、酒店、旅行社、餐饮等竞争激烈的低质产业死磕。
国有资本投资应尽量避开传统领域和低质产业,在旅游的的新兴领域、新型业态中寻找机会。都说恩施是休闲度假胜地,恩施的度假区在哪里?一个也没有;都说恩施是健康旅游基地,我们的运动养生旅游项目还是一片空白;我们一直在宣传仙居恩施,适合居住养老,恩施旅游养老产业还没起步。为什么?这些新兴领域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一般民营资本根本无法承担,正是国有资本的投资机会。除此之外,与旅游相关联的泛旅游产业,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工业加旅游、农业加旅游、硒加旅游、互联网加旅游等等,都是国有资本的投资方向。
国有资本投资旅游,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坚持精神。旅游投资是长线投资,一般的大型项目至少得有5年以上的亏损期,这是旅游产业的规律所决定的,因为它需要宣传营销、市场积累才能慢慢扩大知名度、形成品牌。同时,在项目策划上要做出“人无我有”的差异性,项目建设上要具备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项目管理中要有铁杵成针的“绣花”功夫。
恩施国有资本投资旅游,要探索“交旅融合”之路。任何旅游项目都离不开便利的交通,交通和旅游是紧密不可分割的关系。目前国内的交通投资运营体制保证了交通投资的较高回报率,容易积累巨额资本,把这些积累资本再投资到旅游产业,将获得更长线的可持续回报。很多地方基于这一点,已经将交投和旅投合并。恩施如果成立旅游投资公司,建议与交通投资公司合并,实现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