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严苛有机认证,一片叶子的德米特之旅是怎样炼成的?

我与德米特 

—— 一片叶子的自述

一滴春露一粒茶

我的老家在鄂西南利川市的西南方。家门口经过一条河流叫郁江,她自佛宝山发源,沿山而下,流经古镇老屋基后,名曰前江河,会同另一山水后江河,在一处小镇汇集,便是我生长孕育的家乡——忠路镇。

我生长在一个叫杨家坡的山顶上,这里是没有任何工业污染的田园山间,地处神秘北纬30度线,海拔1200米,空气清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6.7℃。

我的四周为郁郁葱葱的山林,是天然的防护带隔离林,且不与任何农田交叉,没有临田喷洒农药的随风飘散,也没有雨水带到共用沟渠的农药化肥。

我与生长环境是统一体,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对外界环境条件有自身的要求和喜好。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产量高,品质好;反之,则面临死亡。

你可知道,我喜酸怕碱、喜光怕晒、喜温怕寒、喜湿怕涝?

我有很多朋友,除了花虫鸟鱼,黄牛和黑猪,还有厚朴、桂花、梅花、红豆杉,甚至还有一片香草园……这些,都是我的“护木使者”谢文英为了我们的生长而专门种养。

这里的动物基本都没有被圈起来,自由自在地活动,吃着自家产的有机食品,它们陪我们说话,为我们解闷,它们的粪便还能做成堆肥原料。

做制剂

英姐坚持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抗生素、激素等人工合成的化学原料,而让农民们在牛粪中加入野菊花、蒲公英、牛角粉等草本粉末,自行研制天然、环保且易被吸收的有机肥,经过四个月的发酵,确定没有臭味后才使用。

我的土壤,是我一生扎根立足的场所,给我提供所需的所有元素,我的根狠狠地扎在厚厚的壤土中,以便于使自己富于营养,味道也更浓郁、纯正。

我的生长遵照比二十四节气更细致农耕日历种植,顺应大自然的节律,做到天人合一的状态。

每一天,这里的人都精心呵护着我,他们是自然界的艺术家,把天、地、人描成一幅画。

人工割草、人工施肥、人工采摘,大量种绿肥,做堆肥,一遍遍种下去、翻耕,这一切辛苦与投入,只为改良土壤。经过10年的努力,土地才能像现在这样肥沃。

哼!你以为这很简单吗?

十年,三千多个日日夜夜。也就是你眼中这个不起眼的山头,请专家、学技术、改造茶园,每天有一万元的耗损。十年,就是三千多万的资金。

十年,女人们粗衣宽布,不论刮风下雨,背着背篓,挥着锄头,和男人一样担石垒坎、平土烧灰……她们把最好的时光埋在这里,可怜青丝成白发。

十年,一遍一遍,年复一年,大家齐心协力通过堆肥、液肥、绿肥、轮作、多样化种植及自然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来营造一个平衡和谐的生态。土壤、植物、动物在这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利他然后利己,利土地而利食材,利食材而利人类,利人类而利自然。对于有机农业来讲,只有自然界所有领域的和谐和相互作用,包括土壤中的微生物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花草散发芳香,各种昆虫的大量出现,各种颜色的鸟儿鸣唱,才能为所有植物持续健康的生长打好基础,这同样也有益于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如此好的出生“背景”并不是所有茶都享有的待遇,所以,我们有我们特别的荣誉:2012年,基地通过瑞士有机茶叶基地认证(IMO证书);2014年开始,每年得到德国CERES有机认证机构论证,并取得欧盟和美国的有机产物认证证书;2017年、2018年,持续两年得到中国有机产物认证证书;2020年12月2日,获得世界“有机农业的最高标准”——德米特转换期认证,成为中国第一家获得德米特认证的有机茶园。

我是一枚来自大山深处的叶子,我和我的同伴们在这里生根发芽。

很多年前,我们不知道大山之外是什么样子,现在,我想带着我的同伴一起,走近你的,他的,世间爱茶人的眼中和杯中。

↓扫一扫,立马带我回家↓

图片来源:田久平、陈小林

文字:糖糖

来源:云上利川 记者 卢华 谭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