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三张名片”——利川市柏杨坝镇打造特色文化小镇

中国利川网 全媒体记者 牟联文 通讯员 陈祥

柏杨坝镇第三届群众文化节特等奖节目《山魂》

11月25日,利川市柏杨坝镇音乐旅游规划通过省专家组评审,标志着当地以音乐为主题的旅游项目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柏杨坝镇地处鄂渝边际,是民歌《龙船调》的发源地,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抢抓全市民宿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积极谋划文旅融合发展产业新路。未来,该镇将围绕“龙船调”“大水井”和“柏杨豆干”三张名片,以“龙船调的家”为主题,努力建成全国知名文化特色小镇,唱响最炫土家民族风。

群众文化蓬勃发展

时间再往前推几天,11月22日,该镇“宣传十九大、建功新时代”第三届“农商银行杯”群众文化节在集镇柏杨坝村文体活动中心隆重举行,来自全镇27个村和单位的代表队踊跃参赛,精彩的文艺节目吸引了集镇居民和四里八乡的群众观战。

2013年以来,该镇每两年举行一届“龙船调的家”群众文化节,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推进群众文化发展,并不断发现文化新人。此举赢得了当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各村将参与群众文化节作为检验本村群众文化成果的重要平台,群众文化节已成为当地最重要的文化盛事之一。

除舞蹈、情景剧等节目形式外,群众文化节还有薅草锣鼓、利川灯歌等众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节目。一位现场观众说,文化节连续举办了三届,每一次他都亲临现场欣赏,各村的水平现在越来越高,就连平时不太关注的广场舞,表演起来也十分耐看。

最终,由柏杨坝村选送的舞蹈《山魂》斩获本届群众文化节特等奖。活动评委、利川市文化战线的退休干部安德之认为,舞蹈《山魂》以土家舞蹈撒叶儿嗬为主,同时融合肉连响、八宝铜铃等元素,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农民的独特气质,获特等奖是众望所归。

舞蹈《山魂》的表演者,是一群地地道道的农民,年龄最大的45岁,最小的仅十几岁。这群人之所以具备不逊色于专业演职人员的表演水平,主要得益于他们背后的一个团体——柏杨农民艺术团。成立于1991年的柏杨农民艺术团,是柏杨坝镇成立时间最早的民间艺术团体,主要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多年来,他们围绕《龙船调》及利川灯歌创作精品,为当地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文化接班人。

2010年,利川市举办全市乡镇文艺汇演活动,柏杨坝席子戏《请耍神》仅获得三等奖,这给镇文体服务中心主任陈秀丽震动极大。回头总结教训,陈秀丽发现,农民艺术团近30人中,九成为年轻人。很多过去的骨干因多种原因,已告别舞台,另谋生活出路。

2013年,柏杨坝镇组织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近30位村民参加培训,主要培训利川灯歌、山民歌、石工号子、竹琴、利川小曲以及土家摆手舞等技艺。此前,陈秀丽和艺术团几个老团员深入柏杨坝村,一家一户了解情况,做动员工作,他们这种执着的态度打动了很多人。培训后,最终有七八个年轻人留了下来,成为艺术团文艺骨干。

2014年,利川市举行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周,柏杨坝上下一心,潜心收集素材,邀请专业人士创作特色节目,最终歌伴舞《龙船调的家》和原生态锣鼓舞《围鼓隆冬醉酒歌》分别斩获创作一等奖和表演一等奖。歌曲《龙船调的家》广为传唱,成为柏杨坝的代名词。

11月27日,《龙船调的家》获2017湖北音乐第七届金编钟奖。“龙船调的家,就在利川柏杨坝”,柏杨坝再次因音乐而广受关注。

此后,该艺术团每年创作一个精品节目,2015年以施星灿故事创作的竹琴《武陵山下一面旗》,2016年《梆鼓》都广受关注。柏杨坝村是利川灯歌传承基地,据该村党支部书记陈弟武介绍,为推进群众文化发展和文化传承,村支“两委”倾注了大量心血。作为艺术团团长,陈弟武多年来在后勤保障、服装道具购置和项目争取上,做了大量工作。

示范创建引领发展

以柏杨农民艺术团为代表的民间文化,只是柏杨坝镇近年来蓬勃兴起的群众文化的缩影。仍以柏杨坝村为例,除农民艺术团外,村里还有3个文艺表演队,全镇文艺队伍多达132支,创全市之最。近年来,柏杨坝镇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中,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拓宽渠道,加强文化队伍和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各项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柏杨坝镇第三届群众文化节举办地点,就是在柏杨坝村文化活动中心,这也是柏杨农民艺术团所有队员每日练功的场所。镇政府在集镇新区预留场地4000余平方米,用于新建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安排资金百余万元用于前期设计和场地平整。还多方努力争取,积极推进中心原办公楼的处置工作,目前正在进行国有资产评估拍卖程序。近年来,该镇整合易地扶贫资金近400万元,建成村级文化活动阵地49个,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该镇还启动利川灯歌传习所和柏杨生产技艺传习所项目建设,确保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当地对文化的重视还体现在对文化活动的支持上,镇政府每年用于文化活动的经费不低于20万元,且逐年递增。同时,大力倡导社会资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据了解,农商行、邮储银行、金利茶厂等企业对群众体育文化活动支持经费在15万元以上。通过群众自发组织、文体中心具体指导,20余个村居委会连续多年举办了村级春节大联欢活动。文化自给改变了过去文化贫瘠的桎梏,群众对自编自导自演、颇接地气的各类文艺节目十分青睐。

在此基础上,该镇着力培养58个村的文化队伍和文化志愿队伍,鼓励文化系统职工参加专业培训,村级文艺骨干参加各级业务培训,定期举办民族文化展示、文化信息资源使用和农家书屋管理等培训,让不明白的人明白,明白的人精通。良好硬件基础和文化氛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文化活动。近几年,全镇组织开展《龙船调的家》广场舞培训累计8期,参与群众上万人次,利川竹琴培训3期,参与人数40人次,镇、村两级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

文旅融合前景广阔

近年来,利川民宿异军突起,旅游业态由过去的景区游加速向民宿游转变,游客真正住了下来,这给文化底蕴深厚的柏杨坝镇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初冬时节,走进柏杨坝镇栏堰村,红的水杉、金黄的银杏以及五彩斑斓的树叶,给村庄、田野装扮得分外美丽,村中心开阔地带,空气清新,群山、民房倒影湖中,构成一幅美丽的新农村图画。

2012年,重庆国梁集团看中村里生态环境,在村里建设锦赐园避暑房,整齐划一的建设风格成为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近几年,全村加快民宿发展,目前已有54户村民吃上旅游饭。今年暑期,全村累计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成为名副其实的民宿村。

村民刘祖斌从事装潢生意多年,2015年,他投资百万,在栏堰村建起了三楼一底的松云山庄,共30个房间,可同时接待60人吃住。今年,松云山庄共接待4000人次,实现收入20多万元,让一家人眉开眼笑。去年,村委会牵头成立栏河堰民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全村民宿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宣传,全村民宿不断规范。

柏杨坝生态优良,自然人文景观众多,有龙河桥、观音峡和大水井古建筑群等,但影响力最大、最深入人心的,还是以民歌《龙船调》为代表的利川灯歌和山民歌。柏杨坝十分重视民间文化的收集、挖掘和整理,目前,已收集整理各类民歌1000余首,出版了《醉花集》《山歌就是做媒人》等数十部音乐著作。

近年来,利川各地立足实际,加快打造旅游品牌,苏马荡旅游小镇、白鹊山民宿小镇等特色旅游品牌,深受游客喜爱。以音乐为主题的旅游项目,不仅在该市是首创,在全省也尚属首次。

对于柏杨坝镇山民歌旅游发展规划,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旅游规划专家李景奇认为,以龙船调音乐为切入点编制文化小镇的发展规划,定位准确,方式创新,描绘蓝图美好,是一个特色明、内容精的规划。

柏杨坝镇拥有“龙船调”“大水井”和“柏杨豆干”三张名片,分别代表音乐、历史文化和特色产品,这正是发展旅游所需要的元素。未来,该镇将以“龙船调的家”为主题,以“十个一”(一首歌、一支舞、一个阵地、一台戏、一本书、一部宣传片、一个文化产业创意园、一条旅游商品街、一张旅游网、一系列活动)为载体,着力打造“文化内涵+特色旅游”于一体的龙船调特色文化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