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月利川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今年以来,我市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开放活市、依法治市、富民强市战略,统筹区域、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主动适应新常态,奋力创造新业绩,加快建设绿色、繁荣、开放、文明的“武陵明珠,锦绣利川”,团结协作,合力攻坚,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1-9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32亿元,增长7.7%。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69亿元,增长4.6%;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86亿元,增长9.3%;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78亿元,增长9.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8.1:23.7:38.2。

一、经济运行特点

(一)农业生产平稳增长

1-9月,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1872万元,可比价同比增长4.8%。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87494万元,可比价增长4.6%。

全市秋粮面积71.41千公顷,同比减少0.2%。预计秋收粮食产量307599吨,同比下降0.1%。

全市出栏肉猪50.9万头,同比增加2.37万头。季末生猪存栏69.22万头,减少3.03万头,其中能繁母猪7.56万头,减少0.26万头。蔬菜产量541366吨,增加5.41吨。

(二)工业经济低位运行

工业经济面临着市场需求普遍不足、传统行业下滑等一系列问题,规模工业经济始终处于中低速增长。1-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6.19亿元,同比增长2.66%,增速比同期下滑3.5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一直低于去年同期水平,1-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4.2%,完成销售产值35.67亿元,同比增2.55%,产销率为98.6%,比同期下降0.13个百分点。

(三)投资增速高位回落

1-9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8914万元,同比增长17.0%,投资增幅自6月以来结束高位震荡走势,较6月增速下滑14.7个百分点。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401296万元,同比下降3.9%;房地产投资267618万元,同比增长73.4%;州重点项目投资202444万元,同比增长11.3%。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比为4.8:14.7:80.5;施工项目个数184个,比同期增加27个;本年新开工71个,减少17个。

(四)消费市场稳中有升

1-9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2892万元,同比增长12.2%。分城乡看,全市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474669万元,同比增长12.2%;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58223万元,同比增长12.2%。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81782万元,同比增长11.7%;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78871万元,同比增长12.2%;住宿业实现零售额29094万元,同比增长12.9%;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3145万元,同比增长12.8%。

(五)旅游消费较快增长

1-9月,全市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6316万元,同比增长21.9%。

全市旅游接待人数9599429人次,同比增长32.7%。其中民宿旅游接待1022185人次,助推我市旅游新发展,成为我市旅游新亮点。

(六)对外贸易降幅收窄

1-9月,全市外贸出口6560万美元,同比下降20.1%,降幅比1-8月降低40.7个百分点。

(七)招商引资稳步增长

1-9月,全市招商引资288952万元,同比增长10.2%

(八)财政收入平稳增长

1-9月,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20491万元,同比增长12.3%。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8423万元,增长22.3%。在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44113万元,增长15.6%,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64.5%。地方财政支出429268万元,同比增长4.3%。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78402万元,增长19.4%。

(九)金融市场稳健运行

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信贷继续保持增长。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6.33亿元,比年初增加27.01亿元,增长15.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1.76亿元,比年初增加20.98亿元,增长23.1%;贷存比达到54.2%,比年初提高3.6个百分点。

(十)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1-9月,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37元,同比增长11.26%,其中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807元,同比增长10.3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4703元,同比增长10.87%。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生猪存栏下滑

季末生猪存栏69.22万头,减少3.03万头,其中能繁母猪7.56万头,减少0.26万头。从2014年开始,我市生猪存栏量持续下降,尽管今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走高,因仔猪价格高,养猪成本增加,养殖收益低,农户饲养生猪积极性不高,空栏户较多,一时难以扭转生猪存栏量下降的趋势。

(二)工业经济发展较慢

1. 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低迷。1-9月以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一直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4.2%,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3.5个百分点。

2.负增长企业较为突出。全市65家规模企业中,21家企业产值出现负增长,占企业总家数32.3%,21家企业产值同比1.9亿元。负增长企业主要集中在谷物磨制等农产品加工行业。

3. 新增企业增长缓慢。全市目前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5家,其中8家为去年年底进库,1家为今年新增,有6家企业在去年底或今年5月因为经营不善退出,较去年相比,净增加仅3家。

4. 缺少龙头企业。1-9月,全市65家规模企业中,全市企业累计产值超过1亿元有12家,但最高不超过3亿。大多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35家,占规划上企业总数的53.8%,累计产值23.1亿元,占总数的63.7%,产值同比增长2%,低于整体水平。

(三)投资增长后劲乏力

1、投资结构有待优化。今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持续增高,而500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呈负增长。1-9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73.4%,增幅高于全州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500万以上项目投资同比下降3.9%,比全州平均水平低16.4个百分点。投资增长依赖房地产拉动态势较为明显。

2、重大项目支撑乏力。1-9月,全市5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26.1亿元,同比下降29.6%;州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2亿元,仅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60.3%。

3、开复工、入统不理想。截至9月底,241个市级重点项目有34个项目尚未开工;已开工的207个项目中,有46个因手续不全等原因尚未入统。

4、完成目标任务压力大。1-9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9亿元,同比增长17%,仅完成市级年度计划投资额的53.5%,低于序时进度(75%)21.5个百分点。

(四)外贸出口持续下降

1-9月,全市外贸出口6560万美元,同比下降20.1%,虽降幅比1-8月累计低40.7个百分点,但自年初以来外贸出口与2015年同期比一直处于负增长。

三、几点建议

(一)抓农业,保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只有农业发展了,才能为二、三产业提供重要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自然资源丰富,要切实发展农村经济,巩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

1.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供水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二是要抓好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不断提高产品品种、质量,使农产品生产形成产业化、规模化。

2.要积极开展技术服务。要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人员的作用,把农业实用科技及时传播到农户及田间地头,要开展各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让更多农户学习到新的栽培技术及养殖技术,提高农民生产、养殖积极性。

(二)抓工业,保增长。

1.加大政策扶持落实力度。相关政府部门通过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等方法,了解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对一帮助企业破解生产过程中遇见的难题,确保企业长效发展。

2.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农产品龙头企业,以点带面促发展。受本地农业发展的历史影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但都处于各自为阵、发展缓慢的阶段,通过打造龙头企业,扩大影响,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壮大。

3.加快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打破瓶颈效应。目前很多规模较大的规上企业都遭遇技术发展瓶颈,相关部门要因地制宜,探索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引导全市工业企业,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大的重点工业企业加快产业升级,淘汰低附加值产能,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技术产业的规模。

(三)抓投资,增后劲。

1.加快投资进度。抓住后期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全年目标。

2.多渠道确保资金供应。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导、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增强投资后劲。

3.强化措施,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对年度项目中的未开工项目,逐个分析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排好开工时间表,确保尽快开工。

4.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招商效率。立足本地优势、承接产业转移,推进项目落地投产。

(四)抓旅游,促发展。

充分利用生态优势,以“六城同创”创建省级园林、环保模范、森林城市为契机,全面升级旅游配套设施,打造民宿旅游新亮点。

(五)抓调度,保目标。

按照序时进度的要求,正视差距、强化调度、咬定目标,坚定信心、开拓进取、乘势而上,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经济工作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