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特色农业促脱贫

中国利川网 特约记者 秦卫飞

莼菜田中白鹭飞

金秋时节,置身于利中盆地的千重稻浪中,穿梭于万亩田园,可以从容地呼吸新鲜空气、自在地悠闲发呆,尽情享受利川生态文明建设的福利。利川,正在探索一个源于第一产业、又高于第一产业的“生态+”发展模式,传统的特色农业在现代都市中以一种别样的方式存续,原本只有经济属性的农产品,因为“生态+”的注入,拥有了更为丰富的社会属性。丰收时节,遍布累累果实的山头,不仅是农民眼中的金山银山,更是全社会共享的生态美景。

在凉雾乡继昌村的千亩莼菜基地,只见大片的水田里,头戴尖顶箬笠的村民半截身子浸泡在水中,抢摘今年最后一季的莼菜。一片片叶圆茎细、质柔嫩滑的莼菜芽在指尖欢快跳动,跃入身前的篮子里。田块上方,疏密有致的“网棚”上,一只只白鹭翩翩起舞,宛如一幅悠然的田园美景图。

一湖碧水涤铅华,莼羹鲈脍富农家。利川莼菜被誉为“世界珍奇”“中国一绝”。2004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利川莼菜”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也是迄今为止国家唯一莼菜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该市成功探索出“莼渔共生”的生态种植新模式。至2018年底,莼菜面积达3万余亩,年产量超过3万吨,种植面积和年产量中国第一,产值过2亿元,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年出口创汇500万美元。

莼菜加工

继昌村十一组贫困户邬龙忠,2016年起学习“莼渔共生”技术,发展近6亩莼菜,年纯收入超过2万元。在睡芙公司仓库里存储莼菜原料堆积如山,工人们正忙着生产、包装产品。公司负责人谭明富告诉记者,莼菜走俏,在该公司就业的150多名农民工每月在家门口可挣到3000元。

“品凉雾莼菜,歇马前民宿。”莼菜产业的蓬勃发展还拉动了当地民宿旅游业的发展。今年7月30日,第二届凉雾莼菜文化节在马前村隆重举行,节目丰富多样,包括文艺汇演、莼菜采摘比赛、莼菜菜品烹饪比赛等项目。马前村书记康同生说,全村住民宿的“候鸟”共有1300余位,村民实现现金收入300多万元,游客不仅能游览如画美景,还能品尝鲜美的莼菜,享受到原生态风光。目前,当地正以“莼菜为媒”创建利川市养老养生度假休闲产业示范点,打造中西部候鸟避暑度假的栖息地,推动乡村旅游扶贫。

利川已建成4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特色作物基地总面积达到158万亩,建成特色专业村136个,农民人均特色产业面积达2亩,基本形成了乡乡有特色产业、村村有特色板块、户户有增收项目,带动了大批贫困户脱贫。

山药基地

8月25日,深圳卫视明星生活服务类节目《辣妈学院》推出一期特别栏目——《家乡的宝藏》,利川创业青年邹维和彤彤受到节目组邀请,登台推广利川米山药,向观众展示了利川米山药有机富硒、口感糍糯、营养丰富等独特魅力。

利川山药已有1500多年的种植历史,富含硒、锗等稀有微量元素,是一种常用中药,也是人们喜食的一种滋补蔬菜。团堡镇产的红皮山药品质佳、药用价值高,其特点为皮薄、色白、高粘液质、口感绵和。2007年9月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利川山药”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不久后“龙船水乡”牌利川山药获国家有机转换食品认证。

利川山药走向精深加工

利川山药现种植面积超过2万亩,年总产量9万吨,年总产值达到5.4亿元,年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通过土地流转得租金、基地务工得薪金、出售产品得现金、入股分红得股金多种模式,带动全市1400户贫困户通过种植山药增收致富,实现贫困人口人均增收2200元。目前,团堡镇已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力争通过5年的时间发展到3.5万亩,覆盖全镇56个村,受益户达到90%,产值实现10亿元,单项农民人均收入5000元,成为镇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农业农村部举办的2018年首场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上,州委副书记、州长刘芳震亲自为恩施硒土豆——利川“小猪拱拱”品牌代言,利川硒土豆火爆现场,成了“金豆豆”,卖出了每公斤19.8元的高价;也是去年,在我省举行的外交部湖北全球推介会上,硒土豆让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外交使节和国际组织、世界500强企业的驻华代表品味了舌尖上的利川,“小猪拱拱”硒土豆一时畅销盒马鲜生、京东商城。利川硒土豆种植面积43万亩,年产量64.5万吨,年总产值50亿元。

时下,被誉为“银利川”的利川农民,早已不满足于“土里刨食”。当肥沃的土壤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当勤劳的双手触碰连接世界的网络:“利川红”在中印两国元首齿间留香,高山蔬菜端上沿海市民的餐桌,硒土豆“小猪拱拱”热销一线城市,利川山药喜获中国绿博会金奖,利川莼菜亮相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购物节……在这里,现代农业与生态融合发展,那些守护、打造绿水青山的人有了更好的“发财”机会。

编辑:卢华  责任编辑:谭莉  审签:古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