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巅有路“牛”为径 ——利川市建南镇中坪村脱贫观察

中坪村公路安保工程

中国利川网 全媒记者 冉春平

1月30日,利川市建南镇中坪村大山上,贫困户易兴福放养的一群黄牛正在悠闲地啃食草料。去年,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返乡仅3个多月,易兴福便养殖了20多头黄牛,计划今年底出栏10头,预计可收入6万多元。

易兴福家住中坪村九组,一家共五口人。因双亲年事已高又几近失明,无法从事重体力活,加上孩子尚小,为了养家糊口,几年前,他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养家。2013年底,易兴福一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去年,得知家乡正在大力发展黄牛养殖业,拥有养殖经验的易兴福非常高兴,认为致富的机会来了,于是辞了工厂的工作,收拾行囊,回乡创业。

“有党委、政府的支持,养殖黄牛前景可观,按照目前的行情,养牛不比打工收入差。”返乡创业照顾双亲,同时即将迎来二孩的易兴福近来幸福感爆棚,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

中坪村易兴福正在栓牛

易兴福的脱贫路是中坪村脱贫攻坚的真实写照,黄牛养殖已经成为全村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

中坪村地处建南镇南面,与重庆黄水接壤,全村平均海拔1300米,耕地少且贫瘠,965位村民中有一半属贫困人口。为了生活,多年来,村里的青壮年不得不抛下老小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和儿童问题较为突出。

如何将劣势转化为优势,找到适合当地村民的脱贫产业,成为各级政府焦心的事情。为支持发展,10年前,市、镇两级政府筹资为村里修通了公路,一定程度解决了村民出行问题。

这条弯多路陡、落差达600多米的5公里“壁挂”公路,是村民外出的必经之路。由于山高路陡,加上常年云雾缭绕,车辆通行风险极大。平时出行大家都得小心翼翼,到雨雪冰冻天气,村民都不敢出行。“骑车走在路上,常常心惊胆战。”公路没有护栏,村民李英华道出了大家的心病。为保证安全,中坪村规定,严禁载客客运车通行。

道路安全成为村里最大的隐患,也成为阻碍全村发展的新绊脚石。去年,州委主要领导在利川调研期间,专程到中坪村了解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情况。听取汇报后,对事关数百群众生命安全和脱贫出路的问题尤为重视,对该村产业脱贫路子以及交通道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指示,要求利川市尽快完善道路安保设施建设。

利川市委主要领导也先后两次到中坪村调研,帮助村里谋划脱贫出路。中坪村山大人稀,远离城镇,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广阔的林地适合发展养殖业,加上当地有养殖黄牛的历史。结合优势,按照“一村一品”思路,一条以黄牛养殖为主、黄连种植为辅的产业脱贫路子随即敲定。

利川市委、市政府立足实际,安排350万元资金用于中坪村通村公路加装防护栏。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到去年年底,道路护栏安装工程已全面完工。

交通有了安全保障,村里产业发展底气更足,镇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立即行动起来。老品种黄牛出栏时间长,见效慢,村“两委”干部四处考察,指导村民引进育肥牛,养殖一年即可出栏,收益周期大大缩短。

既要引导村民发展壮大养殖业,又要降低养殖户的风险,难题怎么破?

建南镇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在专业合作社贷款方面实行免担保、贴息扶持帮扶。市扶贫办为所有养牛贫困户及养牛专业合作社购买相关意外险及养殖保险,大幅度减轻养殖户与专业合作社养殖风险,基本实现养殖黄牛贫困户零风险的目标。

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中坪村有54户贫困户加入了养殖黄牛的队伍。目前,全村养殖肉牛总数达300多头。为进一步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村民还抱团成立了3家养殖专业合作社,有14户无养殖能力的贫困户采取贷款入股的模式,也搭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

“生态养殖的黄牛,肉质嫩,品质好。目前,我们正在谋划利用电商平台增加养殖户收入。”中坪村委会副主任秦剑介绍,养殖业发展稳步前进,提升价格和销量成了下一步的重要任务。

(责任副总编:傅小棠  责任编辑:陈玄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