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林摄
中国利川网讯(见习记者 陈铁健)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2月15日正值早春时节,利川市团堡镇四方洞村的村民已经开始播种土豆了。大片土地上处处都覆盖着地膜,村民们翻土的翻土,播种土豆的播种土豆,分工明确,秩序井然,现场时不时还能听到村民们愉快的笑声。
“之前都是以种蔬菜为主,这两年土豆的产量、价格都提高了,也不愁销量,大家都愿意去种。”村民向梁鑫作为土豆的种植大户,见证了村民们由主要种植蔬菜到主要种植土豆的转变。
“以前小的土豆卖不了钱,只能喂猪。”村民罗剑英说起以前种土豆就觉得心酸,但是对于如今的土豆种销非常满意,“现在不一样了,通过分级销售,土豆不管大小都能卖钱,而且经过合作社统一种植统一收购,完全不担心卖不出去,价格也比以前要合适。”
在过去,亩产2000斤土豆真正能卖出去的也就500斤左右,单个重量20g到30g左右的小土豆基本都没人收购,只能拿去喂猪喂牛,30g以上的土豆价格也总是随市场价波动。村民种土豆收入完全得不到保障。
现在,利川发展出了小土豆品牌“小猪拱拱”,20g到30g的富硒小土豆在沿海卖出了9.9元一斤的高价。利川“农二嫂”土豆品牌50g左右的土豆也卖到了5元一斤的价格。亩产2000斤的土豆,不管大小,可以全部卖出。
原来,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改进,土豆的种植方式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长期以来由于没有按照土豆的生长发育规律种植,施肥不合理、管理防控不到位等原因导致虫眼多,青皮多,产量下降,商品率不高。目前通过品种选择、密度控制等方式进行科学栽培,要比传统的种植方式产量翻了一倍以上。”通过农业局总农艺师邓楚鸿介绍,记者了解到。
土豆产量上来了,当然还要销售跟上,村民才会放心大胆的去种植。“通过专业合作社,对20g到70g的土豆实行分级收购,同时制定保底价,20g到70g保底价8角一斤,70g以上7角,市场价低于保底价就按保底价收购,高于保底价就按市场价收购,最大限度的保证村民的利益。销售渠道多样,电商、线上平台、线下销售,保证了销量。”利川市旭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吉生认为,作为一个企业,有责任去承担一些风险,同时通过大规模的种植来打响恩施硒土豆这个品牌,村民的付出才有更大的收获。
据了解,恩施种植土豆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土豆不仅是人们的主粮,而且是人们的“救命粮”,很多人早上吃土豆、中午吃土豆、晚上还是吃土豆,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土豆。恩施硒土豆作为恩施州马铃薯行业区域公用品牌,其土豆有三大特质,含硒、绿色、品种优。采用自然农法,原生态的种植方式。天然含硒,绿色健康,营养丰富。
如今,土豆不仅是恩施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食,还成为了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恩施硒土豆”已成为继“恩施硒茶”之后的第二大脱贫产业。目前团堡镇马铃薯种植基地包括四方洞村和金龟村,总面积达到1500亩。
马铃薯的种植带动了团堡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增加了村民的收入。马铃薯种植基地涉及的农户有350户左右。
村民种植土豆积极性大增,现在都愿意种植土豆,同时政府通过各项政策加大种植面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目前通过种植马铃薯实现精准脱贫的就有200多户。”团堡镇武装部长孙帮泽介绍。
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最终落脚点还必须是产业发展。利川硒土豆产业的发展有力的实现了村民增收增产,激励了贫困户通过劳动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为2020年贫困户实现全面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责任副总编:傅小棠 责任编辑:丁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