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工程激活利川发展潜能

迎着朝阳(彭一新)

中国利川网 通讯员 牟联芬 吴俊丽

绕城公路,雏形初现;工业园区,一派繁忙;产业基地,喜获丰收;城市广场,载歌载舞……如今,利川市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上持续发力,处处生机勃发。

这一切,充分体现出省委、省政府“616”对口支援工程十载帮扶实效。带着责任、感情、项目与资金,8家对口支援成员单位主动担当,激活利川发展潜能,助推一次次跨越发展。

基础设施 一块块短板被补齐

2007年“616”工程启动后,利川就成为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长的联系点;得到省发改委、省环保厅、省食药监局、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农科院、武昌实验中学、武大中南医院、湖北能源集团等8家省直单位帮扶。

山水资源富集的利川,基础设施短板明显。作为利川“616”工程牵头单位的省发改委,积极协调成员单位和省直相关部门,让帮扶项目顺畅落地。

近几年,投资约20亿元的利川腾龙洞到恩施大峡谷旅游观光铁路项目获批复;利川34个环保重点项目纳入国务院重点流域水污染规划;利彭公路改造升级,缓解沿线30万群众出行难;投资近20亿元的绕城公路,已分段通车……

继安排利川市民族中医院迁建资金4800万元后,利川市人民医院医技楼项目也被纳入支援项目;利川城区和汪营镇天然气管线迁移、市一中迁建等一批重大项目最近也获得省发改委大力支持。

据利川市民宗局统计,“616”工程先后对利川落实帮扶项目600余个,帮扶资金近40亿元。这些含金量高、含情量高的项目,既解决了利川发展中的诸多瓶颈,又补齐了一块块发展短板。

特色产业 一个个茁壮成长

帮扶要“输血”,更要“造血”。利川齐岳山是全国十大风场之一,被誉为“华中第一大风场”,可开发风电资源量约50万千瓦。

湖北能源集团致力将利川打造成全省一流的清洁能源基地,目前已投资25亿元完成装机容量30万千瓦,全部投产后年税收将超过4000万元。“曾经傲视恩施州乃至整个武陵山片区,令利川引以为豪的工业,曾饱受过转型的阵痛。如今,以风电项目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30%以上,优化了工业结构。”利川市产业办主任杨洪武信心十足。

依托省食药监局的对口帮扶与牵线搭桥,湖北香连药业内引外联,今年6月份与台湾天明药业合资建成新的配方颗粒生产线和膏药生产线。香连药业公司生产总监王永波介绍,黄连、丹皮与大黄等利川道地药材,目前通过与天明药业合作已远销到台湾,身价倍增。

总投资过2亿元的湖北巴王酒业公司,过去以传统白酒生产为主,去年底抓住省食药监局主要负责人到利川调研契机,成功申请新增一条年产1000吨的白兰地灌装生产线。目前,首批3000多件白兰地酒已销往广东。

借助当地资源,利川发展清洁能源、医药化工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五大工业支柱产业活力迸发,特色工业格局已初步形成。

脱贫攻坚 一张张笑脸写着谢意

如何打好“616”工程组合拳、打赢脱贫攻坚战,利川率先在恩施州乃至全省建立省直“616”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明确8家对口支援成员单位结对帮扶利川7个贫困村。

省环保厅支持利川整治农村综合环境,指导“生态村”“生态乡镇”创建;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帮助建起农家和社区书屋、卫星数字农家书屋、农林场农家书屋近1000个;省农科院与利川共建“院市专家大院”,打通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武昌实验中学除指导利川一中教学和师资培训外,结对帮扶东城街道办交椅台村20户贫困户,并协助村级阵地建设;武大中南医院每年赴利川开展大型义诊、讲座和手术示范等帮扶,让农村患者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与此同时,中国人寿保险湖北分公司等一批省直部门纷纷通过“616”工程平台,在利川送温暖、献爱心。

南坪乡黄田村,是重点贫困村。过去因交通闭塞,劳力大多外出务工,土地弃耕抛荒现象普遍。2015年起,湖北中烟公司筹资1600多万元用于黄田村修通村组路,建设村级阵地,以奖代补扶持村民发展产业,久违的笑容又重新写在村民脸上。“过去翻山越岭卖头猪,运费得多花二三百元,搞养殖算不过账。”黄田村村民钟成昌说,现在小货车开到家门口,养殖不犯愁,田地不再有抛荒了。

十年弹指一挥间,外力激活内生动力。从2011年起,利川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为9.1%、10.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为11%和12.6%;小康实现程度74.3%,提高13.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