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川网 见习记者 范颖 实习生 瞿琪 通讯员 田茂清
“轰隆” 一声巨响,村民脚下的土地开始剧烈震动,小山梁一半山头垮落进黑谷,泥巴、粉尘、石头垮落声包裹了整个山头。
这是2017年11月18日19点40分发生在利川市建南镇联合村4组(小地名为矿洞梁)的惊魂一幕。庆幸的是,由于相关部门预报准确、措施果断,全村29户108人无一人员伤亡。
崩塌现场:有惊无险
“黑(吓)人!天没黑就听到咚咚咚石头垮落的声音,7点40分后就垮塌得很严重,像地震一样。晚上也看不到,石头、泥巴、树枝、灰尘滚得全身是!”回想山头崩塌时的情景,村民易方艮仍惊魂未定。易方艮的家住在事发现场的对面,他是地灾隐患区搬迁户,原来居住在岩崩体的下方。
崩塌山体下是一个很大的院落,原来这里居住有29户108人,今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后还有9户25人。据监测人员王家建介绍,三四天前,他在巡查时就发现山体土层松动,树木倾斜,一条条小裂缝贯穿整个山体,时不时有小石块往下掉。从11月17日,镇政府和国土所就已经在现场拉起警戒线,配备值班人员24小时蹲守,并把山下群众转移疏散到附近亲戚家。
11月18日下午4点左右,王家建发现该危岩崩塌边坡上危岩裂缝变形量急剧加大,“缝隙变大,树枝倾斜,有崩塌反应。”王家建立即上报建南国土资源所,该所工作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对该监测点进行了现场查看,确认该隐患点危岩体裂缝变形加剧,发生崩塌的可能性极大。建南国土资源所第一时间报告市国土资源局和建南镇政府,镇政府及时启动预案,立即召开班子会议组织专班对危岩下方人员是否撤离进行了再一次确认。
然而,截至11月16日,仍有4户8人和可能受威胁的5户17人不舍家庭财产不愿搬离。镇党委政府当天傍晚作出决定,所有人员务必于当晚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否则将强制撤离。19点20分最后一位村民从岩崩体下方安全撤离,19点40分山体崩塌,仅仅20分钟,村民们与死神擦肩而过。
19日,市国土局派遣专家到现场进行灾害认定,崩塌体方量约1万方。崩塌发生后陡崖上沿任然存在危岩体,对坡下受威胁对象任然构成生命财产威胁。后期可能垮塌方量约为2万立方米,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建南镇政府正在研究塌方清理和后续安全管理工作。初步确认将受威胁群众搬迁至联合村八组。
避险始末:四年的持久战
据国土资源局介绍,该崩塌主要是该地地形、土质和连续的强降雨导致。崩塌点位于边坡上部陡崖上,岩体长时间临空,容易产生崩塌。加之其特殊的岩土层和自10月初以来持续的降雨使得边坡区地下水大增等原因促发了崩塌。
据悉,该地崩塌隐患产生于2014年5月,2015年9月裂缝加剧,直接威胁29户108人(户籍人口)。建南镇国土资源所邀请了湖北省第二地质大队专业技术人员对该崩塌隐患点进行了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撤出受威胁人员,并确定村民王家建为监测责任人,对该隐患点进行日常巡查和监测。
2016年、2017年,市领导及有关部门先后多次到该隐患点巡查,要求加强巡查、排查,落实检测,及时落实受威胁对象的搬迁安置等问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正是由于长期以来的森严戒备,2017年11月18日,事故发生当天,所有人员全部撤离,无一人员伤亡。
成功避险:得益于“四位一体”
“感谢政府感谢党!如果不是政府给我修建了安置房,我都不知道自己现在在哪里。这些天政府的人都是天天守在这里,不分白日夜晚地保护我们的安全。”亲眼目睹了山体崩塌和政府的连日救援,村民感慨不已。
“此次地质灾害成功避让,取决于‘四位一体’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取决于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从上至下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视和果断决策。同时,国土资源部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宣传,使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有了防灾避让意识。”市国土局局长秦性兵说。
据建南镇党委书记吴兴灿介绍,建南镇政府成立了地灾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落实了责任人、监测人、报警人,同时加强基层防灾队伍建设,形成群防合力,采取科学应对、研判处置方案,做好应急资金安排,及时保障到位,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据悉,建南镇是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全镇共有62个地质灾害隐患监测点,其中省级监测点1个,为茶园村一组滑坡点,该点2013年已投入近500万元治理资金进行治理,目前工程建设已完成。全镇地质灾害滑坡47处,崩塌15处(2010、2011年分别治理各1处),灾害隐患涉及29个村312户15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