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博会】利川红飘香“一带一路”——利川红茶叶品牌建设之路


中国利川网 特约记者 秦卫飞 通讯员 欧阳长远 杨再辉

今年春茶刚上市,一位来自非洲摩洛哥的茶商与利川金利茶业公司订下了每年2000吨的长期合作订单。去年,在“一带一路”产业对接湖北行活动,该公司与沿线埃及、加纳等国家和地区政府部门官员开展现场咨询和对接,为“利川红”走出去做大做强创建了平台和机遇。

五年前,在人称中国茶界“奥运会”的“中茶杯”全国评比中,“天赐冷后浑”利川红捧回特等奖;另一品牌“红杜鹃”荣获一等奖。2015年4月,利川红又一品牌获得中国国际茶叶及茶艺博览会金奖。如今,利川红已站稳国内市场的“脚跟”,把目光投向更远、更大的国际大市场,成为中国红茶出口主力军,已初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政策引领促发展

穿行在毛坝镇兰田村的茶园中,随处可见采茶的村民。村支书刘胜祥告诉记者,兰田村已成为利川飞强茶业有限公司的专属基地。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支持下,飞强茶业在村里新建500亩有机茶基地,企业专属有机生态茶园突破4000亩。“产业发展快,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好政策。”飞强茶业负责人卓万凯表示。

2013年10月,州委六届五次全会提出打造全州茶叶“一红一绿”战略,“利川红”品牌上升为州级战略,增强了利川茶产业发展的信心,将茶叶纳入绿色富硒食品产业链,进一步明确茶产业规划、布局及发展目标。全市每年捆绑不低于2000万元的项目资金支持产业发展,还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茶叶品牌建设、市场拓展、宣传推介和农残控制,并建立以奖代补专项基金,加快产业发展。

2014年6月,《忠路沙溪文斗连片扶贫开发总体规划》通过评审,将对3个乡镇开展精准扶贫,支持3个乡镇新发展茶叶2万亩,并无偿供苗;支持土地流转,连续3年予以奖励;支持创建示范基地和专业合作社;对新建或改扩建标准化、清洁化加工厂并达到相应标准的,给予15万至30万元奖励,同时在企业用地、农产品加工和农机购置等方面给予优惠。

目前,该市红、绿茶产比接近7∶3,红茶主导作用明显。2014年组建了茶产业协会,会员共同宣誓推动和维护“利川红”公共品牌,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整合推介“利川红”公共品牌效果明显。

茶香飘出文化味

2014年8月,由野夫编剧、霍建起导演的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在利川开机。恰在此时,利川红推出一款新品。新品采自山坡野地的“散兜子”茶,其原始野香别具一格,名为“野茶”。

野夫是利川人,特别喜欢家乡茶,电影反映的又是发生在利川的故事。经毛坝镇委书记曾维权牵线,野夫和野茶碰到了一起。

买利川红野茶一份,送野夫亲笔签名的《1980年代的爱情》小说一本。在星斗山利川红的形象店里,土家野夫和利川红野茶连在了一起。

通过这次“联姻”,许多野夫作品的粉丝接受了利川红;而利川红的粉丝中,探讨野夫作品也成为一时的交流话题。

在电视剧《大水井》中,也植入了利川红的元素。

利川红的茶香中,飘出了越来越浓的文化味。

冷后浑着色利川红

在第八届中国武汉茶博会,各路茶企同台争香,秀出看家绝活。利川飞强茶叶有限公司展位上,一盅盅“冷后浑”的红茶汤,以其特有的馨香、甜润、滑爽和绵长的回甘,吸引爱茶者纷纷驻足品尝。

所谓“冷后浑”,说的是泡出的红茶汤开始红艳明亮,微凉后呈现浅褐色或橙色乳酪状,加热后汤汁还原红艳明亮。之所以出现“冷后浑”现象,科学检测给出的解释是,茶叶中的茶黄素与咖啡因相互络合的缘故,茶界称之为极品红茶的标志。

上世纪80年代初,省农业厅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茶树品种资源普查中,发现生长于利川毛坝乡编号为“毛坝8号”的一棵茶树加工的红茶,泡出的茶汤与众不同,出现“冷后浑”现象。毛坝处于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带,土壤富含硒等元素,海拨800至1200米,坡度适中,高低山势形成独特气流,诸多环境决定“冷后浑”特有的茶相,叶面隆起,锯齿明显。

利川有170年制茶历史,当地特色品种“冷后浑”,更是优质茶树中的“独一份”。利川飞强茶业卓万凯提出一个问题:龙船调为什么能长久流传?是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要想擦亮品牌,就要做出原汁原味的“自己”。

一场“做回自己”的工艺仗悄然打响: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每道工序中,温度、湿度精心调控,机械、手工巧妙搭配,传统、现代有机融合。历经数百次试验改良,星斗山优良茶种的特质和效能,一步步走向最大化。

“冷后浑”着色利川红,激发毛坝人种茶的热情,农户几乎家家都有茶园。目前,该乡茶园面积达10万亩,年产茶8600多吨,产值2亿余元,成为利川红主产区。该乡被湖北省农业厅认定为全省十大茶叶名乡镇、湖北省生态农业示范基地,2012年被中国茶叶学会授予“中国名茶之乡”称号。

(责任副总编:傅小棠责任编辑:牟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