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龙洞秋色美如画
去了不同的地方,看了不同的风景,知道了不同的事,感悟了不同的人生,这就是旅游。“十二五”期间,利川将“旅游”上升到强市产业的战略高度,经过五年的发展,利川旅游步伐坚实、足音铿锵,正朝着旅游目的地快步迈进。
便利交通掀热市场
去年国庆节之前,利川市民曹剑辗转打了几十个电话,终于为朋友定下了两间房,不过让曹剑不太满意的是,4个朋友是一起来利川玩耍的,但住宿只能分别安排在不同的两间酒店。“离10月1日还有几天,我以为酒店不会太紧张,没想到这么火爆。”曹剑说,就是定下的这两间都还是酒店里最后的房间了。
曹剑遇到的这种情况也只是近几年利川两路开通之后才出现。沪渝高速开通前的2009年,利川全年游客接待量仅为12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2亿元。但伴随着两路的相继开通,短短两年内,利川旅游相继迎来两次井喷,让人眼前一亮。2010年,该市迎来接待游客243万人次、综合收入12亿元的爆发式增长,次年又将接待游客430万人次、综合收入17.5亿元的可喜数据收入囊中。
2013年12月28日,渝利铁路利川火车站正式开行动车,利川迎来高铁时代,步入发展快车道。从利川至重庆仅需100分钟,利川至武汉仅需4个半小时。从此,利川成了重庆、武汉这两大火炉的“后花园”。看数据对比,2009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利川共接待游客4.3万人次,而2015年国庆黄金周首日,该市就已接待游客2.47万人。
乘着动车“东风”,利川打出“凉爽”、“生态”牌,推出“冬去海南,夏到利川”主题营销活动,并联合近邻石柱黄水推介“凉城利川,清爽黄水”民俗生态主题游,同时斥巨资向目的市场投放广告,通过大营销战略提升知名度。如今每年的5月至10月,重庆、武汉甚至湖南、广州、上海等地的“候鸟”便迁移到利川避暑纳凉,少则一周半个月,多则三五个月。
2012年,“我靠重庆,凉城利川”的广告语搭上信息化快车,利川迅速成为当年旅游搜索榜上的热词,除了景区、宾馆天天爆满,一房难求,就连医院、洗脚城、网吧等能够想到的歇脚之所,都是“一床难求”、“一地难求”。
市场倒逼公共配套
5年来,利川旅游产业持续火爆,而火爆背后美中不足的瑕疵开始逐渐显露:景区开发不够、交通拥堵、接待能力不足。如何实现“快旅慢游”,市委、市政府开始重新对旅游产业进行审视,正面对接新机遇下的新挑战、新课题。
2010年,市民黎女士的堂兄妹一家从宜昌到利川玩耍,早上坐火车中午便到达利川城区,次日黎女士准备带着一大家人去腾龙洞玩耍,自己开着车愣是在路上堵了3个小时。
5年前,利川城区交通格局就是贯穿东西“独一条”。5年间,清源大道、滨江路、南环大道依次向南推进,龙船大道、体育路、六合路、腾龙大道贯穿南北,正在建设中的环城线更是迈出了利川老城区,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连通。城市骨架被迅猛拉开,原来窝在利川盆地内的半封闭小县城逐渐呈现网状的开放格局。
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的目光开始辐射到串联景区的旅游公路。利川有专用旅游公路87公里,串联着腾龙洞、佛宝山、鱼木寨、龙船水乡、甘溪山、观音峡、星斗山等旅游景区,这些旅游专用公路起点段都是国、省道,接近景区的终点路段则基本都是三四级公路。
为打破这一瓶颈,“十二五”期间,利川顺势而谋,科学规划,主要突出了腾龙洞、鱼木寨、佛宝山、大水井等核心旅游景区的地位,新建和改扩建腾龙洞至恩施大峡谷、佛宝山、鱼木寨、甘溪山、大水井、星斗山及绕城观光旅游公路,全面改造升级了市域内各个层次的旅游公路。
去年5月黎女士儿子结婚,邀请了堂兄妹一大家人来利川参加婚礼,从火车站出来直接走南环大道,5分钟内便到了位于清源路的婚礼现场。在去各个景区玩耍的路上,黎女士的堂兄妹们都直呼“变化太大了”!
转型升级步履铿锵
风景在利川是一种常态。为了让风景更美更精致,利川市从基础设施、卫生环境、经营管理、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入手,努力实现全域化旅游。
5年间,利川创建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7家,二星级酒店3家;腾龙国际、基斯顿两家五星级酒店已完成主体建设。打造了“土苗风情园”特色旅游商贸街,可提供500余家商铺出租经营。旅游商品开发成绩显著,康美公司柏杨豆干2011年被评选为“灵秀湖北”十大旅游名特产品;飞强茶叶公司生产的知名红茶“利川红”,其“天赐冷后浑”产品在2013年第十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红茶组)评比中被评为特等奖,初具名气。成立了5家旅行社分社,4家旅行社门市部。评定星级农家乐123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4家。全市共有旅游汽车运输公司2家,拥有旅游车辆41台,可同时承载游客1500余人。
在景区开发方面,腾龙洞景区投资1.5亿元,实施了激光秀、夷水丽川歌舞、景观建设、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成功入选湖北省“十大旅游名片”,正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投资3600万元,佛宝山实施了风情漂流项目,成功创建为4A级景区。龙船水乡景区、大水井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苏马荡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启动了佛宝山、齐岳山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乡村旅游快速发展,谋道镇成功创建湖北省旅游名镇,朝阳村、龙潭村成功创建湖北省旅游名村。
利川市域内“一小时旅游交通圈”成为现实,依托重点景区的辐射,利川避暑旅游开始活跃起来。苏马荡,一个原本不足500人的贫困山村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变身为可容纳10万人避暑休闲的生态新城,近70家企业来此地投资,投资规模达75.6亿元。苏马荡的崛起,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及创业商机,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创业就业,开始摘掉穷帽,尝起了避暑旅游带来的甜头。据统计,2011年,苏马荡8个村村民年人均收入为5500元,到2014年村民年均纯收入已达到2万元。
如果说苏马荡只是个偶然,那么近两年将避暑与民宿结合起来,就是利川旅游发展的必然了。近年来,每到六七月份,利川就会迎来一批特殊的游客,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候鸟”。这批候鸟与别的游客不同,他们不再是匆匆的过客,而是像市民一样,长时间居住在这里,夏天迁入,冬天徙走。正是他们的到来,带热了当地的民宿经济。
家住金银台的黎大姐爱好京剧,结识了一大批武汉、重庆的票友。去年6月,黎女士又开始为前来避暑的票友到处寻找避暑房。“以前都是给他们找城区内的宾馆,但今年他们要求找近郊农村的民宿,不仅环境好,价格也比宾馆便宜很多,可以多住段时间。”经过多方比较,黎女士将朋友们安排在了都亭羊子岭村。
近两年,除都亭、东城、凉雾、元堡等离城区近一点的乡镇办事处外,汪营、谋道、忠路、南坪、毛坝等乡镇也开始来分享民宿这块“大蛋糕”。去年,利川市委、市政府开始将民宿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路子进行探索,在“住”上做好文章,大力发展乡村民宿旅游,让民宿成为利川旅游的新范式。
对利川而言,“旅游+”一直是该市不断修炼的大课题。5年来,利川通过“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互联网”、“旅游+扶贫”等建设,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群众鼓起了钱袋子,让这方风景真正养育了这方人。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利川累计接待游客3241万人次,综合收入160.8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22.6%、30%,同比“十一五”期间分别增长418%、550%。风物长宜放眼量,利川旅游未来更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