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二五】外通内畅有利之川

朋友们,当你在高铁或高速公路上风驰全国,当你开着自驾车或乘坐农村客运班车畅行在回家的水泥公路上,当你的产品再不会因为公路不畅通而卖不出去的时候,你是否感觉到这五年来的交通变化之大?

日行千里不是梦

2015年底,利万高速公路利川西互通至南坪19公里提前建成通车。全长96.09公里的利万高速公路2016年全线建成通车之后,利川到万州港口和万州机场的行车时间将由3个多小时缩减到90分钟。

利川,有“利涉大川”之意,因它历来都是进出四川的要塞,故取名“利川”,寓意利于进出四川。如今,利川在鄂渝边界占有大交通之利,有两条铁路、两条高速公路通过境内,总里程达209.6公里。“两路”将鄂西南一隅的利川融入了国家“四纵四横”高速铁路和沪汉蓉高速公路大路网,从利川乘动车东达武汉只需4个多小时,西至重庆只需两个多小时,一天之内可达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从“山里山外两重天”到“山里山外一线牵”,日行千里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利川,如今与外地的时空距离被拉近,人员和物资往来空前频繁。利川火车站每天有54趟列车停靠,其中动车44趟,2014年进出利川火车站乘客达到154.67万人次,日均进出4237人次;2014年沪渝高速公路利川互通出入车流量145.45万辆,日均流量为3985辆。

对外交通大提速,对市域公路畅通形成了倒逼之势。

“十二五”期间,利川市抓住机遇,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扶贫建设和国省道调整等各项政策,按照“建设大通道、连接主干线、疏通内循环、畅通乡镇村、完善管养运”的思路,依托“两路”支撑,精心编织“主动脉”与“毛细血管”循环畅通的交通运输网络。

投资短缺是制约利川交通运输发展的最大瓶颈。往往项目争取得越多,地方资金配套的包袱就越背越重。严峻的现实逼着利川市委、市政府和交通部门转变投资理念,以国家项目投资为引擎,创新融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弥补建设投资缺口。

利川市政府通过财政捆绑部门的涉农项目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每年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市级财政每年列支公路建设资金5000万元用于重点项目配套,还从土地收益中挤出资金1亿元用于交通重点项目配套。

“十二五”期间,利川实施2000多公里通畅工程,有80%的路基需要改造,但国家补助资金仅限于混凝土路面工程,巨额的路基改造资金从何来?该市采取“地方出钱垫底子,国家补助铺面子”的筹资办法,实行政府补贴、部门帮扶、村民“一事一议”筹资投劳,全市共筹集路基改造工程资金14200多万元,有了投入作保障,全市通畅工程建设超计划538.7公里。

为破解交通建设资金瓶颈,利川市依托优势资源,吸纳社会资本,实施了一批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利用公路两侧土地资源,置换建设资金,由企业出资启动了3条国省道绕镇公路项目的建设;采取BT模式由企业垫支1.2亿元,推进农村公路安保设施建设。2015年全市新增安保设施(含防撞墙、护栏、减速带)路段共960公里,新增安全设施442个;通过PPP模式融资5亿元,该市启动了利鱼线绕城和318国道23公里绕城一级公路建设。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利川市域公路交通、站场建设投资总额达36亿元,累计完成村级公路通达工程510公里,通畅工程2289.5公里,四级以上公路429公里;2015年开工建设一二级公路89公里,四级公路57公里,通畅工程165公里;全市600多公里列养公路完成了大中修,非列养农村公路安保设施完善,建成安保工程路段1530多公里,完成村村通客车道路路肩加宽445.8公里,曲线加宽1840平米,增加错车台1470个,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形成常态化。

利川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谭忠友介绍,到“十二五”末期,利川外通内畅的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529.8公里,路网密度达到98.43公里/100平方公里,国省道总里程331公里,全市12个乡镇基本通二级公路,100%的村通沥青水泥公路,100%的村通客车。

开了一扇“致富门”

交通打开了一扇扇致富大门,有利之川开始实至名归。

对外交通大提速,拉动利川生态文化旅游业迅猛发展。2009年,利川全年游客接待量为125万人次,随着“两路”相继开通,利川游客接待量呈爆发式增长。2010年接待游客243万人次,2011年增加到430万人次,此后年年递增,五年来累计接待游客3203万人次,年均分别增长29.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7.3亿元,年均增长33.1%。全市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腾龙洞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谋道镇成功创建湖北省旅游名镇。

随着旅游业逐步转型升级,利川市将形成以市城为中心,以苏马荡、佛宝山、白羊塘、宜影古镇等四大生态旅游区为辅,11个民俗旅游度假村为补充的“一心多极”生态旅游城市发展格局。

畅通农村公路,更深层次地拉近农民与市场的距离。建南镇大道角村黄连种植大户唐汝清说,现在村里的水泥公路四通八达,一个电话打过去,重庆那边黄连市场的客商就直接开车上门来收购,减少了中间盘剥,增加了收入。

交通条件改善,外出务工的成功人士纷纷“归巢”,兴办小微企业。许多农民改变了种地求温饱的传统观念,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发展各种特色产业,村民们不仅能得到比种植粮食收益高的土地流转费,还可以到产业基地上班挣工资。

外通内畅的交通带动五大产业链建设全面提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逐步增长,五年来城镇常住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2102元、7942元,年均分别增长12.7%、14.6%,是“十一五”时期的2.1倍、2.6倍。

“十二五”交通建设已经收官,“十三五”的画卷徐徐打开。利川市将依托铁路、高速公路国家级大路网,在市域交通“深度联通”上做文章,构建“三纵一横二联”国省道公路网,完善“一主一副多点”枢纽站场,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

交通交通,一通百通;有利之川,大有可为!(本文图片均由利川市交通运输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