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爱华:最深的爱是陪你长大

中国工人报记者 张翀 中国利川网通讯员 朱秋红

今年5月,利川市毛坝镇蓝天留守儿童托管中心负责人杨爱华家庭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与此同时,她也是全国劳动模范、湖北省劳动模范。

家住毛坝镇沙坝村十组的杨爱华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丈夫谢宏是一名小学教师,两人育有一子。2003年,杨爱华将自己的家建成了毛坝镇蓝天儿童托管中心。多年来,该托管中心托管了1000余名留守儿童,吃饭、睡觉、做作业……这里已然是留守儿童不折不扣的家。

留守儿童的另一个家

“孃孃!”(湖北方言,意为姑姑、婶婶)

听到这亲切的喊声,杨爱华停下手里的活儿,回头一看,一个帅气的小伙子正站在自家门口。

“孃孃!”小伙子又亲热地喊了一声。

“明明?你是明明!”杨爱华又惊讶又高兴,“你几时回来的?”

“昨天回来的,我专门来看看你,你还好吗?” 原来,明明(化名)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现役军官,一直在省外服役。

其实,杨爱华和明明并没有亲缘关系,但他们的关系比母子还要亲近。“孃孃,我得走了,部队上有任务!”当明明起身离开时,杨爱华眼中充满了不舍。

2003年8月的一天,明明在父母的带领下,第一次见到杨爱华,从此,明明成了杨爱华家庭中的一员。正是这一年,托管,这个一直隶属于大城市的名词,第一次在大山深处安了家。杨爱华将自己的家建成了毛坝镇蓝天儿童托管中心,开启了她与大山里留守儿童的这段“不了情”。

在这之前,杨爱华与留守儿童并没有交集,1968年出生的她,高中毕业后进入供销社工作,2002年下岗回家。虽然下岗了,因为家中有房屋出租,在学校任教的丈夫又有稳定收入,一家人生活无忧。

当时,山里的人大多选择外出打工赚钱,但孩子却留下来了。当地一些学校撤并,周边十里八乡的孩子都涌进了杨爱华爱人工作的毛坝小学。尽管毛坝小学是镇上最大的一所寄宿学校,可面对这么多的学生,学校的容量瞬间就成了问题。这些孩子中绝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周末、寒暑假等学校老师无法监管的时候,安全、学习、生活都成了很大的难题。

“要专门有个人有个地方帮忙把这些娃娃管一管就好了。”杨爱华跟丈夫商量决定办一个托管中心。当年,明明被送到了这里,后来,明明的妹妹也在这里度过小学时光。

至今让明明感触很深的是,孃孃每天晚上给他们上的家庭课。每天晚上,孩子们完成作业之后,杨爱华会给他们讲故事。这些故事都是杨爱华精心准备的励志、行为规范、道德故事,给孩子们讲在外面务工的父母的辛苦,教导孩子们孝顺、勤俭、自强、努力。

忙碌的“爱心妈妈”

初到毛坝镇,明明十分不适应。已经读五年级的他,是因为学校撤并才来到毛坝镇。不过,很快他就喜欢上了这位原本陌生的孃孃——杨爱华。

每天天不亮,孃孃就起床了,开始张罗几十个孩子的早餐。清晨7点,她又一一把孩子们叫起床,帮年幼的孩子穿衣服穿鞋,张罗完孩子们洗漱后,又招呼他们坐下吃早饭。孩子们上学去了,丈夫也到学校上班了,杨爱华赶紧打扫卫生、刷锅洗碗,上街买菜准备做孩子们的中饭。下午,又要准备孩子们的晚饭,孩子放学后,吃晚饭、收拾餐桌、安排孩子们睡觉。一切按程序“上演”,这一“演”就是13年。

“晴天洗衣服,雨天烘鞋子,深夜孃孃还起床给我们压被子,轻声喊我们起夜,只有妈妈才这样!”明明回忆起这些,眼眶有些潮红。

托管中心最高峰的时候,孩子超过50人,杨爱华精打细算,恨不得一分钱当两分钱用,连阳台、屋顶上都种满了蔬菜。

为了照顾好孩子,杨爱华利用晚上或者假期时间学电脑,温习各个年级不同课程,研究营养菜谱,还抽空学了心理学。她经常鼓励孩子们发挥特长,为孩子们编排节目,为每个孩子准备节日小礼品;不定期举行集体活动,书画展、演讲比赛、户外活动。此外,杨爱华还定期安排孩子和家长通话,排解他们对父母的思念。

“我永远都会记得你的好!”

开办留守儿童中心,杨爱华和家人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在托管中心,每个孩子每个月只需要交110元的生活费。可有些家庭连110元也拿不出来,杨爱华就义务照顾这些孩子。

之前,一个就读五年级的男孩子,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在外打工杳无音信。年老多病的爷爷也管不了他,孩子不但学习成绩差,还染上了一些不良行为。杨爱华知道后,主动把孩子接到托管中心义务照看。1个多月后,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规范,都与之前判若两人。

2005年春季开学,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马晓君被送进托管中心,为照顾好这个孩子,杨爱华特地找医生咨询这类病的注意事项,并记在心里——给她单独安排了一个床位,饮食上常开小灶,夜晚多盖几回被子防止感冒,经常留心她的情绪变化。

马晓君抵抗能力差,稍不注意就会感冒。有一次,晓君感冒很严重,杨爱华天天背她到卫生院输液。怕她的心脏受不了,在路上不能走得太快,只能背着她走走歇歇,那条并不太远的路走了近1个小时。“孃孃,就是我的亲妈也没你这样好!”马晓君哭着说。

孩子们的父母打工回来了,看到孩子的变化,赶紧把家里的腊肉、鸡蛋拎到她这里。“我们没有什么能感谢你!只能叫娃娃们永远记得他们的孃孃,永远感你的恩!”

“孃孃,我长大了,永远都会记得你的好!”

“孃孃,虽然你像妈妈一样严厉,可是你也像妈妈一样爱我们!”

杨爱华收藏了很多孩子们写给她的小卡片,每当疲惫的时候,或孩子们不听话的时候,杨爱华常常会翻出这些卡片看一看,仿佛又有了无穷的动力。

“现在国家的政策好了,有的人打工就把孩子带在身边,有的人回家务工,这些都让孩子们和家长越来越近了,我打心底里高兴!”杨爱华说,如今,托管中心的孩子和以前相比少了很多,但只要还有一个孩子需要我,我就会继续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