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利川红香飘全球:利川红茶品牌建设之路

恩施日报记者 秦卫飞 通讯员 杨再辉

茶园托起的生态家园(李启明摄)

6月15日上午,2016年美国茶业博览会在拉斯维加斯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利川市金利茶业公司生产的红茶深受欢迎。此前,该公司的20吨红茶漂洋过海顺利抵达摩洛哥口岸,卸货直接进入该公司在当地的包装厂进行包装上市。该公司董事长王启茂告诉记者,将以摩洛哥为跳板,在非洲大陆设立多个工作室,让“利川红”红遍全球!

“把公司开到国外,这在我市是第一家,是一壮举!”利川市商务局局长周爱华兴奋的介绍道。如今,利川红已站稳国内市场的“脚跟”,把目光投向更远、更大的国际大市场,成为中国红茶出口主力军。截止2015年底,该市茶园总面积达22.8万亩实现茶叶产值5.6亿元,已初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政策引领促发展

忠路杨家坡有机茶叶基地

穿行在毛坝镇兰田村的茶园中,随处可见采茶的村民。村支书刘胜祥告诉记者,兰田村已成为利川飞强茶业有限公司的专属基地。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支持下,飞强茶业在村里新建500亩有机茶基地,企业专属有机生态茶园突破4000亩。“产业发展快,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好政策。”飞强茶业负责人卓万凯表示。

2013年10月,州委六届五次全会提出打造全州茶叶“一红一绿”战略,“利川红”品牌上升为州级战略,增强了利川茶产业发展的信心,将茶叶纳入绿色富硒食品产业链,进一步明确茶产业规划、布局及发展目标。全市每年捆绑不低于2000万元的项目资金支持产业发展,还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茶叶品牌建设、市场拓展、宣传推介和农残控制,并建立以奖代补专项基金,加快产业发展。

2014年6月,《忠路沙溪文斗连片扶贫开发总体规划》通过评审,将对3个乡镇开展精准扶贫,支持3个乡镇新发展茶叶2万亩,并无偿供苗;支持土地流转,连续3年予以奖励;支持创建示范基地和专业合作社;对新建或改扩建标准化、清洁化加工厂并达到相应标准的,给予15万至30万元奖励,同时在企业用地、农产品加工和农机购置等方面给予优惠。

目前,该市红、绿茶产比接近7∶3,红茶主导作用明显。2014年组建了茶产业协会,会员共同宣誓推动和维护“利川红”公共品牌,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整合推介“利川红”公共品牌效果明显。

利川红悄然走红

毛坝兰田特色村寨(陈小林摄)

三年前,在人称中国茶界“奥运会”的“中茶杯”全国评比中,“天赐冷后浑”利川红捧回特等奖;另一品牌“红杜鹃”荣获一等奖。去年4月,利川红又一品牌获得中国国际茶叶及茶艺博览会金奖。

更重要的突破在市场。“利川红”作为地方公共品牌问世,短短三年,销售收入就超过4亿元。

2012年12月,发自北京武警11支队政委唐勇的一则微信,在利川朋友圈中疯传。“利川红出现在北京地铁,我为家乡感到骄傲。”微信还附了一幅图片:利川红3个大红字和土家妹子紫红色的衣装,映衬着地铁列车白色的车窗,分外抢眼。

从2012年12月到2013年2月,在北京地铁1号、2号、10号线的2500个车窗上,利川红亮丽登场。知道或不知道利川的外地人,从这一抹红色中读出了一份惊奇和惊喜,又通过各种渠道,把这种感受传扬开来。一时间,各种各样的舆论场中,利川红悄然走红。

茶香飘出文化味

采茶比赛

2014年8月,由野夫编剧、霍建起导演的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在利川开机。恰在此时,利川红推出一款新品。新品采自山坡野地的“散兜子”茶,其原始野香别具一格,名为“野茶”。

野夫是利川人,特别喜欢家乡茶,电影反映的又是发生在利川的故事。经毛坝镇委书记曾维权牵线,野夫和野茶碰到了一起。

买利川红野茶一份,送野夫亲笔签名的《1980年代的爱情》小说一本。在星斗山利川红的形象店里,土家野夫和利川红野茶连在了一起。

通过这次“联姻”,许多野夫作品的粉丝接受了利川红;而利川红的粉丝中,探讨野夫作品也成为一时的交流话题。

在电视剧《大水井》中,也植入了利川红的元素。

利川红的茶香中,飘出了越来越浓的文化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