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坝:易地搬迁圆梦安居乐业

集镇安置点

中国利川网 记者 吴向海 通讯员 朱帅

“住进新房后,孩子到学校只要几分钟。”8月22日,向东在柏杨坝集镇新区看了即将建成的安置房,高兴得合不拢嘴,“做梦也没想到,两个细娃秋季能住在街上读初中和小学。”

向东是柏杨坝镇见天村五组人,老房子在海拨1700多米的高山上已摇摇欲坠。他老家离集镇近60里,到最近的学校要走2个多小时的山路。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和家庭原因,向东只上过三年学。

吃够了没文化的苦,向东的梦想就是能在集镇上有一套房子,做点小生意,让孩子在集镇上学多读一点书,不像自己一样很早就辍学。

他的这个梦想马上就要实现了。向东一家被纳入今年易地扶贫搬迁对象,10月份左右就能住进建在柏杨坝集镇新区的集中安置房。

集镇新区是该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条重要街道,于2012年启动建设,学校、医院、市场、广场等配套设施十分完善。

能从交通不便、没有经济作物的地方搬到条件好的集镇居住,向东已迫不及待看看新家的样子:黄金地段上,一栋栋两楼一底的房子已完成主体,一楼两间商业门面,二三楼套房设计。安置房有100平方米和125平方米两种户型。

如何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该镇在集中安置点选址上特别注重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

明清以来,柏杨集镇就大量生产豆干,并被当地官员列为朝廷贡品,康熙皇帝亲笔御赐“深山奇食”金匾。如今,柏杨豆干已成为该镇的特色产业。

在集镇新区集中安置点,搬迁户可以利用一间门面制作豆干。柏杨坝豆干协会负责对搬迁户集中开展创业培训。搬迁户以手工作坊生产柏杨豆干,好吃婆豆干和柏丰豆干两家企业负责销售,逐步打造形成以手工作坊生产经营柏杨豆干为主的示范街。搬迁户每人每年可实现纯收入4000元以上。

水井安置点

借助产业安居乐业,水井安置点则是充分利用旅游。大水井建筑群始建于明末清初,是长江中下游目前规模最大、保护较好、艺术价值极高的古建筑群,集西方建筑与土家建筑特色于一体。整个建筑群由李氏宗祠、李氏庄园和李盖五宅院等三部分组成,演绎着一个家族的荣与辱,凝固了一个民族的建筑文化史。

近年来,大水井旅游产业迅速发展,为当地村民增加了更多就业、创业机会。建在景区内的安置点,由大水井旅游开发公司负责指导搬迁户利用一楼门面发展餐饮、综合商店等旅游服务业,并提供客源,同时吸纳部分搬迁群众在公司务工,增加贫困户收入。

目前,该镇集中安置点69户启动建设,60余户主体工程已经完工进入装修阶段。冬季前全部能“交钥匙”入住。

该镇还充分利用金融扶贫的政策杠杆,对参与结对帮扶贫困户的市场主体给予扶贫贴息贷款。目前,全镇已有36家市场主体与420个贫困户签订了帮扶协议,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户103个。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产业是路径。该镇立足资源,因地制宜,结合茶叶、烟叶、水稻、蔬菜、养殖和乡村旅游等六大产业,制定搬迁户脱贫计划,加强持续扶持,为分散安置户选择家庭产业发展路子。目前,结合产业发展,全镇已为378户分散安置户制订脱贫计划,让他们既安居又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