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川网 记者吴向海 通讯员李英春
利川市城区内有市直单位100余个,社区21个。2014年以来,该市以“社区党组织与机关党组织牵手共建、党组织与党员牵手互联、党员与群众牵手共促”为主要内容,优化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机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理顺了社区党组织和机关单位党组织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
社区党组织与机关党组织牵手共建
“能够获得‘省文明社区’、‘省五星级示范社区’殊荣,是社区党组织与机关党组织牵手共建的结果。”面对荣誉,前进社区党委书记吴华增如是说。
2014年4月19日,利川市机关社区党建“牵手工程”在前进社区启动。社区内20个市直机关党组织及近百名党员来到社区报到,对接共驻共建相关事宜。随后,民政局为前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添置设备,人民医院为社区赠送电脑……
各市直单位按照各自行业特点,积极主动帮助社区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仅都亭办事处就有40余个市直单位为社区办理实事120余件。
围绕社区工作重点,各市直单位发挥人力、物力、财力优势,有针对性的组织机关党员和社区党员一道,举办主题活动增强凝聚力。市商务局与南湖社区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联合举办“弘扬焦裕禄精神诗歌朗诵”,辖区内23个市直单位和社区一道参加;市公安局组织机关党员开展进社区送温暖活动,看望30余户困难党员和群众;市统战部、市妇联开展“重阳送温暖”活动,深入社区慰问70岁以上老人50余人。
该处健全了社区四级网络组织体系,在社区建党委、小区建支部、网格建党小组、楼栋建党员中心户,把党的组织延伸到最基层。社区“大党委”,以驻区单位党建工作为依托,以健全和完善党建工作共建协作机制为关键,以共同利益、共同需求为纽带的社区党建工作模式,推进社区党建工作从垂直管理向区域整合。
社区党组织与机关党员牵手共管
“社区需要什么,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党员就做什么。”随着冬季天然气用气进入高峰期,市新闻中心职工丁莉休息时间忙个不停,她担当起社区天然气安全知识宣传员。
按照“关系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党员管理新模式,都亭街道办事处社区为在职党员设置了社区建设参与岗、政策法规宣传岗、文明新风倡导岗等9个岗位,党员到社区报到时,根据各自的职业特点认领岗位。
目前,仅都亭街道办事处就有2015名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社区党组织根据职业、特长及居住情况,把在职党员编入相应的楼栋党小组,安排担任楼栋党小组长、楼栋长或卫生委员、治安委员、文体委员、楼栋管理员,推荐素质高、热心社区公益活动的党员参加社区大党委、小区业委会。
社区党组织对在职党员进行登记造册,定期向在职党员所在机关党组织进行反馈,协助机关党组织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至2014年底,已有3名机关党组织负责人进入了社区党委班子,11名党员任党小组长,56名党员成为楼栋党员中心户,上百名党员成为社区管理的明白人。
机关党员与社区群众牵手共促
每逢周末,南湖里社区的两名留守儿童都会到市妇联副主席黄艳婷家中,与远在浙江打工的父母视频。为帮助留守儿童完成一些小心愿,市妇联的党员与多名留守儿童结成对子。
认领一个或多个具体的居民心愿,为困难群众办理所能及的一些小事,这是许多机关党员十分乐意的事情。
为搭好党员和群众联系桥,官井社区采用“212”工程模式:一个机关党组织所在单位党员认领联系2个困难户、1个民营经济户、2个弱势群众家庭。
同时,许多机关党员积极加入龙船调义工服务队,分别到惠民、利民、安民、乐民等六支分队中参加活动,为社区的治安巡逻、困难帮扶、文明创建等贡献力量。
在职党员走出机关、走进社区,直接联系服务身边的居民群众,展开党员志愿服务,支持社区建设,参加社区活动,为社区困难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增进机关干部与居民群众的感情。
目前,1000余名党员深入到社区,深入到小街小巷,为居民调解矛盾、解决困难、助残助学等2000余件。
城市区域化党建“牵手工程”,发挥市直机关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形成了机关带社区、社区促机关的基层党建统筹发展新格局,提升了市机关和社区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促进了社区和谐、居民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