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川网 记者吴华志
或许你曾迷醉于花的芬芳、月的朦胧,也或许你曾感叹于山的伟岸、海的宽阔。世间景象,形态万千,自然情也万种,游览支罗船头寨,沉淀在心底的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情怀。
虽然儿时的家就在船头寨下,懵懂幼稚的童年从未去真切感受过她的风采,更未曾了解过她的前世今生。2011年,已成为记者的我,看过利川民俗文化专家谭宗派老师主编的《支罗船头寨研究》后,才明白船头寨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可称“土家山寨之王”,有“天船”下凡的传说,有黄中称帝的历史。也是在那时,才产生了再上船头寨看看的强烈愿望。
直到今年,记者才终于了却这一心愿。6月16日,我们一行五人终于踏上了奔赴船头寨的旅程。
从利川出发,经苏马荡、长坪,在杨家湾从老318国道向右分路后,轿车沿着一条洁净的村级公路盘寨而上。穿田野、破密林、跨壁岩,远处高大巍峨的群山,逐渐矮下去,不足十分钟就来到寨顶。走下车来,眼前豁然开朗,先前在寨下望到的不规则的、有棱角的天空,变得广袤无垠,那些雄奇高傲的大山,宛如腾起的细浪。天地悠悠、苍山如海的感觉油然而生!
这儿俨然就是一个世外桃源,阡陌交通,林荫绕屋,鸡犬相闻。不远处,七八位老农抬着一块巨石缓缓前行,低沉雄浑的号子声此起彼伏;稻田里,几位农民抬脚扒手、弯腰薅草,田埂上两人敲锣打鼓,一曲“薅草锣鼓歌”随风远播。
原始古朴的农耕方式让几名外来游客痴迷,他们跟随乡亲一道,摄影前行。客人介绍,他们来自广州,平生第一次观赏了雄奇的卡门、险峻的手扒岩等山寨景观,头一天就来了,住着不愿下山。得知我们一行是媒体记者时,客人竟反过来恳求我们:好好宣传船头寨,这里景观奇特、民风淳朴。
在热情好客的村民带领下,我们沿着寨子上的“独肠”公路前行,来到当年黄中造反称帝的衙门坪旧址。历史的风雨已洗去斑斑古迹,留下来的仅有杂草泥土中的几块残旦乱石,石头上的雕像和文字依稀可见。这景象让人感叹,一段土家人抗击封建王朝的历史竟只能从野草乱石中寻觅。
穿过一片树林,来到红岩寺卡门。巨大石块组成的门洞,立于险要的隘口,石门的一边是绝壁另一边是悬崖,卡门延伸下去则是仅容两人行走的石梯栈道。打仗时,石门一关,则万夫莫开。这种石头卡门当年有72道,守护着黄中的“天朝”,只惜现在已所剩无几。
在卡门处,极目四望,白云村、朝阳村作为“铁壁三层”的其中一层就在脚下。抬眼望去,沟壑纵横的山那边,是重庆的人头寨、石桶寨,再远处苏马荡景区的森林城,齐跃山的“风车”隐约可见。
重回公路,向天子殿走去。天子殿位于船头的一座小山上,以前供着天子爷爷和天子娘娘。沿着一条石板路向上攀行,密林完全遮挡了太阳,即使一丝阳光也难以透进。厚厚的石板边沿长满青苔,仿佛向人们诉说过去的沧桑。当年的庙宇已不复存在,留下来的仅有一排长满青苔与杂草的基石。庙后一口三角形水井装着半塘水,据说,这口位于海拔1400米高地的水井,从未干涸,也从未装满,当年庙里和尚就靠这半塘水维持生计。
船头寨两边高,中间低,形如天船,天子殿就是船头。船尾当年立有一巨大旗杆,并悬挂一灯笼,远远望去,旗帜招展,“天船”在崇山峻岭中破云波斩雾浪,昂首前行。入夜,明亮的灯笼,则成为万峰瞩目的焦点和中心,所有山峦沟壑都守护在船头寨的四周,护卫它前行。如今,旗倒灯灭,仅留下插旗杆的石洞深邃、沉默。
20平方公里的土地、108口水塘维系着寨上居民的生计;文庙鸟经寺、大田庄谢氏庄园的传说;穴居人家、摩崖题刻、牌坊墓屋、支罗天锁、支罗贡米……实难想象,一个窄小的土家山寨,竟镌刻着神奇惊人的过去。
旅游只是一种情怀,有人喜欢赏花,有人喜欢玩水,我却独独喜欢这寨、这山。这是一块王者的领地,可阅一代王朝兴衰、可看四围万峰臣服,船头寨带给人的不是迷醉,而是一种振奋、一种傲然、一种气魄,这或许是旅游的另一个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