摁下“启动键”,亮出“组合拳”——看利川汪营如何抢抓生产

云上利川报道(全媒记者 张宝训 谭卓瑶) 田野间,育苗栽种,热火朝天;车间里,机器轰鸣,开足马力。疫情期间,利川市汪营镇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既抗疫情,又抓生产,在春耕复产上打出一套“组合拳”, 守护了群众的生命安全,保护了群众的“菜篮子”。

摁下“启动键”

4月12日,利川市福鹏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邓碧田再次来到基地,查看黄连长势。黄连幼苗绿油油的,邓碧田心里美滋滋的。

黄连基地,工人搭建遮阳棚

前两个月,邓碧田却是愁容满面。企业未复工,工人未返岗,而土地要平整,黄连要移栽,如果误了时节,后果不堪设想。

其实,着急的何止企业,汪营镇政府在想尽办法复工复产,将损失降到最低。

政府组织专班现场办公,积极与主管部门沟通。很快,邓碧田的复工申请得到批准。基地又忙碌起来,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回来了,最高峰每日达120人。工人劳动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测体温、戴口罩,分散作业、错时就餐。

合作社基地覆盖全镇18个村,政府及时办理通行证,让企业负责人来回协调方便;基地农机用油量大,政府与公安部门沟通,最大限度满足用油。最终,合作社570亩的黄连和贝母,都抢时节完成栽种。

“我们加班加点,提高生产量,誓将损失弥补回来!”利川市润耕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定高说。

企业车间,工人紧张作业

企业原定于农历正月初八复工,但因疫情,工人不能回厂,不能及时打水,40吨菌种老化报废。汪营镇政府帮助企业3月14日顺利复工,协调从重庆运进原材料,并送来口罩和消毒液等防疫物资。

在政府大力支持下,五洲牧业的水稻基地顺利复工,抢抓时节完成水稻育苗,土地得到及时平整。

按照惯例,春节过后,大路坪村70岁村民牟方志就要忙碌种庄稼了。水稻要育苗,玉米要播种,宅家抗疫的老人家,心里急得像火烧。

这时候,村委会和驻村尖刀班上门来了,及时送来种子和肥料,解了老人燃眉之急。同时还积极为老人子女办通行证等,让他们及时外出打工。


亮出“组合拳”

“朱书记,我的菜再不施肥,今年就绝收了……”2月13日深夜,电话里,村民带着哭腔。

汪营镇党委书记朱定攀如坐针毡,困意全无。

凌晨一点,一场会议紧急召开,主题就是研判抓生产工作方案。

这是疫情期间汪营镇政府的常态。

政府工作人员查看企业疫情损失情况

汪营镇多措并举,“双线”作战,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打赢恢复生产反击。

提早谋划,打好基础。结合脱贫攻坚,该镇注重深层次“造血”,科学谋划产业。2019年,政府开展“精准扶贫创业就业培训”,参训村民达4100余人次;

强化保障,备战春耕。全镇参照生活物资配送方式制定《农资定点配送方案》,开通绿色通道,落实惠农政策,督促村民做好自我防护,抢抓农业生产;

注重引导,有序复工。该镇注重龙头企业阶段性复工复产,科学谋划引进新项目,利用高山独有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产业。4月1日至9日,全镇新增市场主体18家,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115亩。

加强组织,有效对接。该镇成立稳生产工作小组,领导班子成员包片、村尖刀班成员包组、包户,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完善复工复产前的相关材料,建立起一对一联系平台。

关于下一步工作,朱定攀早打好“如意算盘”。他介绍,政府将成立双招双引和产业发展等专班,结合高山片区优势,“宜黄则黄”,引进企业,因地制宜发展黄连和大黄等药材产业,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来源:云上利川  谭莉  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