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川网 全媒记者 周洵
“相关部门负责人主动上门为我们企业发展解决了难题。”12月11日,利川市返乡企业家、远景孵化园创始人王志照在朋友圈感叹家乡营商环境大转变。他直言,家乡父母官比曾经的沿海城市父母官更有服务意识。
“中午1点多,办事人员饭都没吃还跑过来帮我拿资料。”王志照介绍说,今年以来,为办理不动产登记证,经济开发区、住建局、工商局、自然资源规划局、经信局等多家单位相关负责人,主动与他协调,安排专人协助办理,为他省去不少时间和精力。
“市委书记可以直接与大众平民通话通信解决问题,局长为了企业的事情上门服务、跑上跑下,城市也再不是过去那样斑驳破烂、乱七八糟了!”字里行间,他对近年来利川市委政府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所作的工作给与肯定。
“观念僵化、基础建设滞后、服务意识淡薄……”王志照坦言,多年前,包括他在内的不少在外利川人都惧怕趟这趟“浑水”,更别说回乡投资再创业。
他说,在过去,相关部门只是说一说、看一看、转一转,但却没人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而现在,相关部门真正成了企业的“保姆”,企业由“被动”变“主动”,这无疑坚定了回乡创业者的信心和决心。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王志照说,“落叶归根”是每一个在外游子不变的情怀。
近年来,利川市委政府下大力气优化营商环境,从8个方面进行攻坚突破,力促各项惠民惠企措施落地落实。州委常委、利川市委书记沙玉山经常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到辖区企业工厂一线调研,看望慰问优秀创业青年,与企业负责人座谈,倾听意见。在多次调研过程中,他反复强调,相关部门要主动对接企业,关心关注企业发展情况,提供“保姆式”服务,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难题。
截至目前,该市共查处营商环境领域不作为、慢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4起,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4个。
王志照简介
王志照,利川市远景孵化园创始人、利川青创会会长。2018年,他投资3600余万元创办了远景孵化园,主要为创业者提供场地租赁、政策咨询、技术指导等服务。自开园至今,园区已入驻企业42家,由女性创办的企业达到28家,常驻员工450余人,大学生占比达到95%,残疾人创业者4人。园区着力打造内部生态链,拓展外部生态圈,旨在撬动和吸引更多创业者回乡创业。一年以来,园区已荣获“省级众创空间”、“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园”、“州级孵化器”、“州级创新创业示范平台”、“州级优秀人才超市”等众多荣誉称号。
《一个回乡游子的独白》全文如下:
又到年关临近时,近日发生的几件事情让我有好多的话想说:一件事情是温州利川商会的袁会长、陈会长、严秘书长回来,和我们商讨欲回到家乡举办商会年会的事情;一件事情是接到一个在深圳创业的老乡电话,她想回家乡发展,估计要明年五月底才能真正成型,准备把公司和事业搬到利川,但她现在就想委托我们孵化园帮他办好相关手续,注册好公司,她想归来就能真正投入到二次创业之中。这两件事情给我震动很大,曾经同为他乡游子的我与他们产生了很多很多的共鸣和心声。
乡怀
我记得我第一次离开故乡,不足十四岁,初中都没有毕业,揣着借来的两百路费拎着一个装着行李的色皮口袋,就跟着我的大哥踏向奔走他乡的打工旅途!这一段路就走了二十几年。
直到2010年得知家乡在招商,再加上我七十多岁妈妈的强势召唤,才回到了利川。由于各种原因背井离乡时,心中便会产生家乡情怀,只要有机会,便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们从家乡走向四面八方,它是我们人生路径的出发点,是我们的文化摇篮,对那里的饮食风俗,我们要偏爱一辈子。天下的地方千千万,家乡叫什么?在哪里?自然风景怎样?人文景观如何?无需看书,我们都能随口从容而谈,且至死不忘。可以说,我们脑袋里最牢固的地理知识是家乡。
最初的家乡印象
刚开始归来,印象里我的家就是用一个词形容“穷乡僻壤”。感觉利川很脏,到处都是垃圾,社会风气不良,那个时候的利川很小很小,只有清江大道一条勉强像样的街,整个城市走完要不了半个小时,还要算上堵车的时间,所谓的利川城就是从东门大桥穿过清江大道至西门大桥而已,一堵车喇叭此起彼伏让人莫名奇妙的烦躁。
曾经的我们剑都未佩妥,便已行走在江湖,很多很多人如我一样的人,提着蛇皮袋和干粮,带着养家饱肚子的心,两眼迷茫的奔向了北上广,沿海开放城市,曾经的我们没有学历也没有实力,但是凭着故乡赋予给我们的苦力,我们很多人,咬牙吃苦,一步一步坚持到今天,扔掉当年离家时的色皮袋,告别了曾经的绿皮火车,拎上了密码箱,开着车回家了!真的很不容易。
家乡的环境是每个人最早认识的地理。开始,如果家乡是农村,可能只是些小桥流水人家,意义平常。但走南闯北,知世态炎凉之后,家乡则日渐成为我们心头那个人文地理世界的永恒坐标点,一块热土,其山水生幽情,其鸡犬识人意。讲人文地理的内容,不讲家乡不行。人文地理的内容,不能仅仅是矿山,工厂、道路、市场之类组合而成的冰冰的地面结构。我们常说大地深情,在由人文构成的地理世界里,要给情感一席之地。家乡,是大地之上与每个人对应的情感载体。
我们每一个游子心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那就是我们的梦里老家——故乡,因为这里有妈妈在,有妈妈在的地方才能称为家,还有这里沉淀和记载了我们很多很多童年记忆,有童年回忆的地方才是我们的根之所在,外乡高朋满座,不如儿时玩伴相处一室,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唯有故乡才能让我们魂牵梦萦。我们不可能把他乡当故乡,因为对于所有心系故乡来说,他乡虽好,终不是我们扎根所在,所有的游子其实都是一株无根的浮萍,风起时,自然就会随风漂泊。
回乡十年一路走来虽然很辛苦,但我再也不想远离故乡了!我想在家乡创业,在故乡扎根,沉下心来做实实在在的事情,在这里的一切是搬不走的,变不了的,因为我们的梦我们的根我们血都已经融入了故乡的一切之中。
家乡大变化
家乡是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也是人心中最神圣的净土。我的家乡是以山、水、旅游而著名的城市,更是一个冬暖夏凉的好地方。它就是被誉为“世界硒都”的凉城利川。
如今的家乡生态宜人,风景诱人,服务引人,故乡再也不是曾经那个斑驳破烂的城市,大家不敢相信家乡变化会如此很大,今非昔比。
家乡父母官比曾经的沿海城市父母官更有服务意识。市委书记可以直接与大众平民通话通信解决问题,市长可以对市民来信秒回,局长为了企业的事情上门服务,跑上跑下,城市也在不是过去那样斑驳破烂了,乱七八糟的了!一座干净美丽而又充满魅力的新兴旅游之城、活力之城正在崛起。
作为一个回归家乡的游子我对我们的家乡充满信心。随着高铁高速的四通八达,武汉、重庆也只是我们大利之川的一个空港;宜昌、万州就相当于我们美丽利川的一个码头而已。如今的利川今非昔比,很多大城市的人蜂拥而至,很多乡贤衣锦归来。
知恩亭
我记得我刚归来时给我老家王母城捐建了一个知恩亭,在上面意气风发的提了一副对联“少立志奔四方耕沧海桑田,老有成归故里建家乡山水”。其实很多与我曾经一样漂泊在外的游子都有一颗归乡之心,都有一个报效家乡,建设家乡的衣锦还乡的梦!
就像笔者本人回家之后发起组织了一个利川青创会和远景企业孵化园一样,其实我只是想搭建一个平台,让更多的年轻的创业者不再如我们一样奔在他乡,去睡坟头住工棚、吃残汤剩羹。我想让他们能更好地创业,少走一些弯路,搭建这样一座回家的桥梁,让更多的游子了解家乡,认识故乡,融入家乡。
他乡非故乡,我记得小时候唱过一首歌“洋装穿在身,心依然是中国心”。其实我们也一样,身在他乡,心在故乡。“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片落叶归根的情怀是每一个在外游子不变的情怀。
我最后想对所有与我曾经一样的他乡游子乡贤说:利川欢迎你回家,利川青创会欢迎您回家,远景孵化园欢迎你归来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