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大攻坚】瞄准靶心精准击发 ——州公安局帮扶利川仁合村脱贫攻坚记

恩施晚报 记者 胡俊杰 通讯员 张东平

入冬以来,走进利川市文斗乡仁合村,干部进村入户落实惠民政策,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一派繁忙景象。

“每当朝阳初升时,云海之上,山腰间村寨里的房屋在阳光照耀下反射着金光,如仙境一般,让人着迷。”州公安局派驻仁合村“尖刀班”班长吴锐对这里的风景赞赏有加。每天早上起来都有美景相伴,让吴锐干起活来倍有精神。

然而,回首过往,仁合的艰难岁月曾令人揪心。

地处边远、交通落后,土壤贫瘠、人均耕地少,虽紧靠郁江,却常年干旱缺水,全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2019年4月8日,州公安局结对帮扶仁合村,抽调8名民(辅)警组成驻村“尖刀班”。半年多来,仁合村实现历史性跨越,“尖刀班”在这里演绎了一个个精彩动人的脱贫故事,创造了一个个战贫奇迹。

破解交通瓶颈,构筑出山通道

初冬时节,机车声声修路忙。在仁合村村委会至二组湾里的道路施工现场,工程车冒着热气,你追我赶,施工人员启动搅拌机,铺好的水泥路不断向前延伸。

仁合村地处鄂渝边陲,与重庆市石柱县新乐乡红河村接壤,是文斗乡最偏远落后的村落之一。长期以来,从仁合到文斗集镇、到省外的公路都是机耕路,每逢下雨天,泥浆飞溅,好多车辆都不愿意到仁合村。

“‘尖刀班’入驻之前,全村通车里程27公里,只有1.5公里路面进行了硬化。”村支书何彬介绍,仁合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几乎每组一个山头,除了进村的一点“门面”路外,其余公路均没有硬化。

路是发展之基,路是民生所盼。“尖刀班”把交通建设作为脱贫攻坚改善群众生活的“打门锤”,拟定了“外联内接”的交通发展计划。

他们首先打通仁合村连接石柱新乐乡红河村1.1公里的连界“断头路”,再将三组至土池村10.6公里的跨村公路拓宽至4.5米并进行硬化。如今,一、五、六、七组虽仍有15.8公里未硬化,但路面平整拓宽,已完成料场选址前期工作,将根据天气情况实施硬化。

今年夏天,文斗乡遭遇特大暴雨灾害,乡集镇通往仁合村的道路刚硬化完工又被暴雨冲毁,因为地质原因至今没有恢复。经多方协调、勘测、论证,目前一条新的通道正在加紧建设。

打通水利命脉,脱贫攻坚迈大步

11月28日,在仁合村水厂内,村民陈明清正在义务排污。

听说水厂选址在自家屋后,陈明清主动拿出2亩自留地,无偿提供给村里使用。“政府这样关心我们,我得拿出行动来支持大家。”陈明清饱受挑水之苦,十分支持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并主动承担起污水排放、水池清理工作,义务为村民服务。

郁江穿文斗腹地而过,但居住在两岸山旮旯里的万余群众却长期闹水荒。与仁合村相邻的几个村寨曾尝试多级提灌引用郁江水,都因工程代价太高而放弃。

“郁江水提不上来,那就重新寻找水源地!”“尖刀班”把解决群众安全饮水问题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目前,全村7个小组共修建9个供水池,管网铺设到户,覆盖308户908人,其余2户7人采取修建蓄水池分散供水的方式保障了饮水。

清水引到家门口,让84岁的刘兴华老人高兴得笑弯了腰。刘兴华和老伴单独居住在山上,到山下挑一挑水得歇上好几遍,“现在好了,打开水龙头就有自来水”,老人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今年秋季,仁合村四组、五组的水源地干涸,“尖刀班”发动村民重新寻找水源地,最终在距离原水源地1000余米处重新觅得水源。目前,新的蓄水池已建设完毕,预计12月中旬两个组即可实现安全饮水。

坪上村与仁合村相邻,是仁合村进出文斗集镇的主要通道,该村也长期缺水。通过协调,坪上村也从仁合村的水源地取水。从此,两个村的2000余名群众终于喝上了安全水、幸福水。

完成电网改造,幸福生活步步高

仁合村地理位置偏远,基础条件薄弱,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根据州脱贫攻坚指挥部1号令“六个清零”“六个全覆盖”要求,“尖刀班”着力推动水、电、路、网、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多次协调相关责任单位和行业部门到村集中“会诊”和现场办公,采取个案研究、逐一突破的方法,全面铺开基础设施建设。

在“尖刀班”协调下,今年6月,仁合村三相四线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建设。该项目由州电力设计院设计,国网恩施供电公司评审后报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立项,国网利川市供电公司组织实施,在全村增设7台变压器,切实解决该村电力供应不足问题。

“电网改造最大的困难在于交通。”吴锐介绍,因通村公路受阻,运送设备的车辆不得不绕道石柱。目前,所需48根电线杆已全部运达村内并安装完毕,7台变压器正在安装调试中,预计春节前可改善村民用电瓶颈。

“我们刚入驻时,村里没有4G信号,2G信号也时有时无,常常电话都打不通,给村民生活和‘尖刀班’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在州及利川市经信局大力支持下,州铁塔公司和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投资200余万元,3次到仁合村现场办公、踏勘选址,为该村增设信号塔1座,实现4G网络全覆盖。

随着电力卡口问题解决、网络进村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村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为感谢驻村“尖刀班”,72岁退休乡镇干部李顺福连夜将自家种植的新鲜蔬菜送到“尖刀班”食堂,并积极协助“尖刀班”,带领村民整治人居环境。84岁老党员刘祥元自创歌谣宣传党的好政策,赞扬“尖刀班”为民办实事。该村四组公路边的20余户村民自发集资安装了15盏太阳能路灯,还计划修建一个露天小广场,曾经一到夜晚就黑灯瞎火的小山村,如今灯市如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