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后浑”暖了茶农心

恩施日报记者 杨顺丕

时下,走进茶乡利川市毛坝镇楠木村奇景家庭农场——“东湖茶叙”国宾茶基地,只见五六名工人在“冷后浑”茶园松土、剪枝、施有机肥……缓缓拉开茶叶冬管序幕。

“春茶挣钱,全靠冬管。”正在茶园指导冬管的奇景家庭农场负责人、楠木村党支部书记田云奇,一语道破茶叶增产增收诀窍。

“今年,农场20多亩‘冷后浑’,收入35万多元。”相对其他村民的“冷后浑”,田云奇说,这个收入不算高。村民刘志英4分地,鲜叶收入1.6万元。这个数字,确实让人羡慕。

近两年,毛坝镇的“冷后浑”何以名震中外?

去年4月,“冷后浑”成为东湖茶叙用茶;今年10月,“冷后浑”亮相军运会。两次重大国事活动,让“冷后浑”一叶难求,订单排至3年后。“公司从开秤到收尾,鲜叶200元一斤从春天连续到秋天。”利川市飞强茶业有限责任公司首席制茶大师邱建红说,“‘冷后浑’走俏后,公司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对规范种植的合同户,鲜叶不跌价,应收尽收。今年精制高端茶4万多公斤,价值7000多万元,有力地助推了全镇群众脱贫致富。”

物以稀为贵。被誉为“人间至味”的“冷后浑”,新华社曾在图片通稿中这样报道:产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毛坝镇楠木村的“冷后浑”鲜叶,是制作利川红茶最为优质的原料。工人先采下“冷后浑”茶树鲜叶,后经萎凋、揉捻、发酵、烘烤、筛选、整形、品级等工艺,历时10多个小时,最终制成的红茶冲泡后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醇厚甘爽。在茶汤冷却后,汤色逐渐变浑,加热后又恢复红艳明亮,这也是“冷后浑”得名的由来。

一叶成名,铸就了当地群众增收的传奇。今年,楠木村“冷后浑”亩均收入过万元的村民比比皆是。十一组村民崔艳2.5亩6.7万元,七组村民潘家辉3亩多4.3万元,十一组村民陶文军4亩5万多元……

高收入的背后,是以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理念为支撑。

作为村支书、家庭农场负责人,田云奇对农场“冷后浑”茶园的管理十分严苛,村民心服口服:不施一粒化肥,不打一滴农药,不用一点除草剂。“谁砸‘冷后浑’的牌子,全村人不答应!”村里实行严格的茶园管理机制:一户茶叶出问题,全村茶叶拒收,茶农自找销路。

“2019年,全村‘冷后浑’签订合同117户128亩,仅鲜叶收入150多万元。”田云奇说。多年前,村支“两委”未雨绸缪,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换种“冷后浑”,叠叠钞票暖了茶农心。

责任编辑:卢华 审核:谭莉 审签:古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