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日报记者 冉运芳
马前新村一角 牟联文 摄
老街、花海、星河,石磨铺路古朴雅致,土家吊脚楼错落有致,具有浓郁土家特色。利川市凉雾乡诸天村清江之滨的北夷城,成为游客好去处。
傍晚,诸天村朱红玉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几年前,她在广东鞋厂上班,想回家要坐10个多小时火车。如今,村里发展旅游,她就近上班每月收入3000多元。
乡村旅游的红火,引得很多人回村务工或发展民宿。乡村旅游不仅解决了贫困户就近就业问题,更直接带动周边农户脱贫致富。
景点相关负责人曾祥灯说:“今年接待游客近16万人次,带动周边很多农户增收,旺季卖凉粉两三个月也能赚五六万元,周边民宿每户收入在10万元以上。我们不仅带动农户吃上‘旅游饭’,还解决了周边3个组的饮水问题。”
利川马前村,家家户户是民宿,跑出了“脱贫加速度”。过去,村里无人居住,七成多房屋闲置。
村庄个个山清水秀,为何不发展民宿?这样既能弥补城区酒店接待能力的不足,又能让农村大量空置农房“活起来”,为老百姓换来财富。
在乡村民宿振兴工程中,马前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村。马前村几乎家家户户是民宿,全村营业收入500多万元,最多的农户可收入20万元,最少的也有七八万元。
红火起来的日子让很多村民明白:美丽山水加自力更生是可以战胜贫困的。
赵国龙、陈友禧、黄学权、李世冰、康黎明、黄勇、张再科、陈琼英、杨树珍……哪些贫困户脱了贫、致了富?马前村村支书康同生掰着指头一口气数了10余户。
乡村旅游引来南京、上海、武汉、重庆等地游客,也带来了城乡观念的碰撞,深刻改变着这里的生产生活习惯:村民不打牌了,垃圾不乱丢了,转而学礼仪、比书法、看报纸、唱京剧、练瑜伽。
环境也改善了。马前村过去垃圾遍布的仙女河如今流水潺潺,清澈见底。
目前,利川乡村旅游正蓬勃发展,农特产品借助旅游与网络,飞向大江南北。
在乡村旅游产业链上,就地就业创业的农民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钱袋子”越来越鼓。
责任编辑:卢华 审核:谭莉 审签:古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