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宗派
男:双手扒着嘛嗯嗯
妹娃儿的肩啰姐哟喂喂
有句话儿嘛吔嘿嘿
我不好言嘛嗯嗯
女:有么子话你直管说嘛
男:妹娃儿叫我嘛嗯嗯
直管言哪嘛姐哟喂喂
裤儿烂打嘛吔嘿嘿
无人联哪嘛嗯嗯
……
听到这首诙谐的民歌,龙船水乡也就到了。
龙船水乡古名四孔洞、牟家洞、水莲洞。位于清江北岸,东距利川市城12公里,它是一个由巨大的天坑,三条伏流,九个溶洞组成的大洞套小洞,洞洞水相连的溶洞群落。由于全洞有四个洞口可供人出入,牟氏一家曾在洞中避难办学,所以古人叫它“四孔洞”和“牟家洞”;又由于九个溶洞都以水相连,而且洞口又长满“水莲”。水莲叶大如碗,花黄似金,既是药材,又可度荒,十分可爱。所以,1993年人们在这里开发旅游时,便把四孔洞牟家洞改名为水莲洞,一方面谐音附会《西游记》水莲洞的神秘;另一方面又表达当地人对水莲的偏爱。
前邻清江,后靠青山。龙船水乡共分为清江漫游,天坑寻古和水洞探奇三大景区,婀娜的山姿,澄碧的水色,神奇的洞景与土家族文化的完美融合,是龙船水乡风景区的一大特色。
(一)清江漫游
清江是一条清纯的江,是一条多情的江。到龙船水乡旅游,离开凉雾集镇不过一公里,便进入清江漫游景区散水,江水悠悠,日夜奔流,然而日夜奔流的清江在这里却有一个古怪的名字:“散水”。经过调查,原来“散水”来源于两个神奇的传说。其一,清江北岸有山,山脚有洞,远看如女人平卧。清江南岸有山,山下有半岛,远看如壮汉挺立。相传,远古时候,白天美女与壮汉分离,夜晚壮汉与美女拥合,南北两座青山有如一对恩爱的夫妻。清江在这里能聚能散,故名“散水”。其二,古时清江北岸有一座土司大院,清康熙时浙江提督陈世凯青年时曾在土司大院做长工。一年冬夜,大雪纷飞,陈世凯单衣薄裳睡在柴屋檐下。恰值土司小姐绣楼赏雪,晃眼一看,陈世凯形如猛虎,细看才知是人。于是顿生爱怜,悄悄将披风盖在他的身上。陈世凯身材魁伟,膂力过人,勇武异常。土司小姐心地善良,人面桃花。一来二往,两情依依,竟演出一出小姐“偷”长工的活剧。一夜,陈世凯正在吊脚楼上与小姐幽会,不幸被土司察觉,盛怒之下,土司召集家丁家将捉拿。情况万分危急,陈世凯跳楼逃走,不想前面却被清江拦住。追兵来势凶狠,灯笼火把照耀如同白昼,怎奈世凯不会游泳,上天无路,下地无门!正在危急之时,面前的滔滔清江猛然向上下两边散开,让出一条平坦大路,陈世凯飞步急奔,刚从河中走上彼岸,清江河水又猛然合拢,把土司追兵拦在对岸。
神话传说从远古走来,它们往往是人对古代生活,习俗和人物的艺术描绘,陈世凯确有其人,志书记载:陈世凯,字伯赞,利川人。清顺治时,世凯十五岁(1645年),袭百户世职,办团练与“十三家营”相抗,十七岁经牟文绶推荐,任都督佥事,驻利川堰水。其后征战秦、楚、蜀及东南沿海各地,战功卓著。清康熙十一年授杭州城守副将。平耿精忠,十三年升温州总兵官。二十三年授浙江提督。三十八年(1689年)十二月卒,享年59岁。现利川凉雾陈家湾有陈提督墓遗址。
散水是神奇的水,英雄的水。在散水我们除可以从传说中知道一些神奇、英雄的故事外,站在船上,还可以看到在清江南岸的田园中有座苍凉的古墓。高大的蹲狮、经幢,已经残破歪斜;精雕细刻的墓碑已在荒草、秸秆中失去当年的辉煌。它就是凤卫侯牟文绶墓。史载:牟文绶,字章甫。明万历中以军功授千总。天启二年(1622年)战重庆,擒樊龙,升守备。其后,征黔西守古北口;复登州,援和州,一路顺风,崇祯十一年(1638年)擢升凤泗总兵官,右都督府右都督,驻凤阳。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牟文绶依附桂王朱由榔,封凤卫侯。清顺治十年(1653年)病卒(于今利川大塘老城墙处)。
《华阳国志》说:武王伐纣,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土家族人是巴人的后裔,英勇善战,歌舞豪放。牟文绶陈世凯是地地道道的土家族人,他们骁勇善战,一心为国的精神是值得传扬的。
游过散水,一座小山妖娆的迎在面前。山名“雀儿山”,一听这名字,就知道它是鸟儿的乐园,花儿的宝地,这座小山上,常见的鸟类有锦鸡、画眉、白鹤、斑鸠等十多种;常见的山花有百合、杜鹃、刺梨、玉簪、野玫瑰、金银花等数十种。春天花香十里;夏天苍翠欲滴;秋天叶红似火;冬天雪舞青松。正如那首歌儿所唱;“神仙来到这里,也会把天上的美景遗忘。”
(二)天坑寻古
游船飘过雀儿山,洞门也就到了。一个高大的洞口中隐含着两个较小的溶洞,左名龙宫,右名干洞。龙宫外侧白崖上,天然石窟布满一壁,石窟中原有神佛百余尊,可惜今已不存。这里凉风习习,水声隆隆,仰望那些鬼斧神工的佛龛,内心不禁会产生一种莫明的振颤。
龙船水乡的主体原本是一个巨大的天坑。伏流在天坑里欢快的奔流,把一个半明半暗的干洞隔在龙宫老崖的右边。干洞与伏流同行,长3000余米,岸上有一条小路供游人行走。小路沿着伏流蜿蜒向前,跨过四座小桥便来到天坑脚下。
天坑东面是一个长满各种树木、藤蔓、荆棘的陡坡,一座古老卡门正好修在陡坡颈上。长满青苔的石级直达天坑底部,那是古人进入四孔洞牟家洞的门户。天坑底部是伏流的露头,才出阴河的流水格外清澈,一些透明小鱼在清澈见底的流水中游戏,那便是人们常说的透明鱼。其实透明鱼并非鱼类,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不要好久便会脱去尾巴,长出四爪,变成一身红点的蟾蜍,伏流两岸乱石峥嵘,乱石缝中长满首乌,湿菖蒲、爬岩茶等珍贵药材。巴岩茶的生命力实在令人赞叹;它几乎是完全附着在没有一点泥土的岩石上,把它那四季常青的绿叶布满老岩的一壁。它是绞杀其他树木的能手,岩上的树木只要靠近它,便会成为它的支架和营养来源。
天坑南、北、西三面悬崖高耸,溶洞排列,古迹集中。据传,石达开西进时牟氏一家曾躲进洞里开办学校。把一个巨大的溶洞建成一个洞中书院。南面,大学生龛、小学生龛和三元洞一翅儿摆在干洞壁上,形成一个系列的洞中学府。小学龛是蒙童启蒙的乐园;大学生龛是学生读书讲经的课堂。三元洞取三元高中之意,是秀才准备外出应试的书斋。龛前那些整齐坚实的基石遗迹和题刻,说明当年这三所学校的规模非同一般。流水潺潺,书声朗朗,古人在洞中办学长达10年之久。十年战乱中,古人避灾躲难也不忘读书,这种重视教育的苦心和匠心,实在叫人佩服!
天坑西面,有两个一大一小的溶洞高高挂在悬崖腰上,大洞名观音洞,小洞名石碑洞。观音洞内供奉着一尊雪白的观音,登上陡窄的石梯120步,可以进入洞中瞻仰。石碑洞在观音洞的右肩上,比观音洞更高。古人进入石碑洞全凭抓住凿于岩上的小孔徒手攀援,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今人进入石碑洞,全靠一架贴于岩面的钢筋笼梯,人在梯上,虽然仍感惊奇,但危险早已不复存在。石碑洞内有小石碑一块,正楷阴刻着这样一些文字:
同治元年、贼匪入境,老者死于沟河,壮者培(“被”字之误笔者注)贼围去,因牟维江弟兄等各自捐修硐乙个,所费钱捌仟有余。凡亲族人等不准争占,特修碑。计,外有观音洞。修卡,牟维江弟兄出钱四百。
同治二年六月二十日立碑。
小石碑嵌于石碑洞洞口右壁、碑文是研究该洞历史的重要根据。碑文中所说“同治元年贼匪入境”,实指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军。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近代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1857年6月,翼王石达开因天王洪秀全猜忌,被迫从天京出走。清同治元年正月(1862年2月),石达开率部十万至来凤。同年正月至八月,次年七月,石达开部曾先后深入利川县境,在城郊郜家山铁炉寨等地和清军展开激烈战斗。慑于石达开的强大威力,官绅惶惶不可终日,钻洞的钻洞,修寨的修寨,筑卡的筑卡,仅在今凉雾一地大型峒寨就达三处之多。牟氏为凉雾望族,对农民起义军十分恐惧。清同治二年,他们不惜人力物力,修峒砌卡,以清江为屏障,举族搬入四孔洞中,并在大学生龛、小学生龛内兴办学校,供奉孔子,观音洞内供奉观音,石碑洞内隐藏首领,把一个藏于青山丛中的洞穴变成一个集军事、宗族、宗教、教育于一体的溶洞堡垒。1993年人们在考察该洞时,曾在石碑峒等多处发现刀矛、钱币、陶片及人骨,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年牟家洞内的有关情况。
(三)水洞探奇
(梗子)太阳当顶又当中
打把剪子学裁缝
裁缝学起那点好
三茶三饭有人供
有人请 有人供
十八女子陪裁缝
(叶子)太阳大得很
阴凉树脚等
短命死(的)冤家
说话无定准
(梗子)昨晚恋娇来的忙
摸到猪圈当绣房
拖着母猪打个啵(注)打啵:方言,即接吻。
好个娇娇咀吧长
(叶子)去是大月亮
转来下大霜
冰冰冷的脚
搁在奴身上
当这首穿歌尾子响起的时候,水洞的仙景一定使你陶醉。水洞全长4000米,共有天柱峡、编钟峡、鳄鱼峡和九曲峡四个峡段。传说:上古时候,散水周家兄弟,都是单身,平常靠打鱼为生。有一年天下大乱,不能打鱼,于是便决定撑着小船到四孔洞去躲灾。小船在水洞里拐过几个黑鸦鸦的池塘之后,突然搁浅在一座城门的护城河边,当周氏兄弟抬头看到那闪着银光的擎天门柱时,心想,洞里那来的城池呢?难道我们是在做梦么?哥哥说:管它呢,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我俩还是上岸去看看吧。于是兄弟二人手牵着手地走进城门,城门里一片辉煌,赶场的,叫卖的,敲编钟的,玩杂耍的,熙来攘往,好不热闹。这里的鳄鱼像狗一样卧在门边;蛇像门帘一样挂在檐下;蘑菇向大树一样长在路旁。走着走着,兄弟二人竟来到了“斜月三星楼”下。见一对老者正在楼中下棋,周家兄弟平时最爱下棋,于是便站在老者身边呆呆的看了起来。也不知看了多久,一位老者对另一位老者说:天下已经太平,还是送他们回去吧,另一位老者也不答话,只将袍袖一掸,兄弟二人便像纸片一样,轻轻的飘到了洞外。回到家里,天下果然已经太平。后来,周家兄弟也曾多次进洞寻找,但除那些好像天柱、编钟、蘑菇的石笋而外,辉煌的城廓,神仙的情景却再也没有看到。
水洞是一个极好的洞穴歌厅,游水洞,听民歌,是龙船水乡旅游的一绝。利川是民歌的海洋。散水一带,一种俗名《四六句穿歌尾子》的民歌特别奇特。它是人们薅草时的一种歌唱,一领众和,互相穿插。领唱用边音,音调高亢强劲;和唱用本音,浑厚粗犷。领唱词俗名“梗子”,多为七言六句(也有的只有七言四句);合唱俗名“叶子”,多为五言四句(也有的只有五言两句)。内容多为谈情说爱,领唱与和唱相通而又相互映衬烘托、诙谐巧妙,生活气息浓郁。《四六句穿歌尾子》是中国音乐古老的合声对位,它有着自己的特殊规律。在川东鄂西一带广为流传,是川剧高腔的母体,堪称是中国民歌的一支奇葩。
别有洞天!这就是人们对龙船水乡的一致感受。
责任编辑:卢华 审核:谭莉 审签:古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