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龙洞(硝洞、干洞)

□谭宗派

腾龙洞西南距利川市城6.8公里。洞口高74米,宽64米,洞内最高处98米。初步探明洞穴长度为52.8公里,洞穴面积200多万平方米,洞内高山高达125米,洞顶最高处237米,洞底最宽处174米,总容积量4000余万立方米。洞中共有象形石乳140余种。因岩石浸蚀垮塌形成五座“山峰”,将主洞分为十个大厅。厅旁支洞极多,千回百折。次生化学沉积物发育完好,石柱石笋石花石幔等或悬或立,或晶莹如白玉,或灿烂如翡翠。洞内多伏流,水声似蛟龙咆哮。水中鱼蝦浑身透明若水晶。洞中蝙蝠飞鼠上下惊飞若闪电。空气流畅,四季恒温18度。出口有毛家峡、北洞两处。1988年经25名中外洞穴专家,历时32天实地考察论证,腾龙洞属中国已探明的最大溶洞,神州第一;在世界已探明的最长洞穴中排名第七,属世界特级洞穴之一。

腾龙洞古名干洞、硝洞。清光绪《利川县志》记载:“干洞有硝。光绪十年(1884),有采硝者十余人,秉烛而入数十里,惧而返。”洞中情况除从洞口至圆堂关,古代硝客稍有了解外,千百年来,腾龙洞传说百出,一直是一个巨大而神秘的谜。1985年,华中理工大学古建系教授张良皋那篇《利川落水洞应该夺得世界名次》的文章发表后,一石击起千重浪,很快便在利川掀起一个探测腾龙洞的热潮。探险队由县人武部官兵六人组成,部长张国芳任队长,政委易少玉任指导员。从1985年6月至1986年10月,经过艰难的探测,终于揭开了腾龙洞神秘的面纱。

从洞口到圆堂关是探险队第一天的行程。还在洞外,便把人们惊得呆了!腾龙洞顶上那雄奇的白岩,像一艘巨大的天船遨游在蓝天白云之中。高大的洞口有如梯形,淡青中泛着粉绿的洞壁下长满灌木和野花。极目凝视,在侧壁的万丈高崖上,有一蓬墨绿的植物(黄莲)在微风中晃动,传说那是一株灵芝,古时常有巨蟒缠绕守护。吱喳的小鸟在洞顶飞舞,一股清泉从洞顶甩落下来,还未着地,便被无形的空气撕得粉碎。走到近前,74米高64米宽的洞口和人体形成巨大反差,霎时,人都好像变得轻了、小了!

进洞门,迎面便是大厅(古名校场坝)。大厅面积15万平方米,由于蚀余和岩石垮坍,在大厅的顶板上形成一只巨大的孔雀,孔雀昂首扬冠,彩屏如扇面展开,恰像正在向远方的来客致意,所以,这个大厅又名孔雀迎宾大厅。大厅本是古人筑灶熬硝的地方,一个个直径2~3米的硝坑,星罗棋布地散布在大厅的底部。可惜,这些古代的化学工场,后来都被喜欢平坦的人们全部铲除,使我们失去了一次进入古代化学课堂的机会。

“山登喜马, 洞进腾龙”。越往里走,景致越奇。从洞口到圆堂关,距离大约2000余米。数以千计的蝙蝠在洞中飞舞,有如一道道黑色的闪电;一个个明白如镜的浅潭,把洞壁、洞额以及洞外的山峰倒映出来,有的如唐僧取经,有的如万丈深渊;一群群浑身透明的小鱼,在清澈见底的小溪里畅游,有如一对对羽衣霓裳的精灵。人们都叫它透明小鱼,其实它并非鱼类,而是一种名叫红点齿蟾的古生物幼虫。红点齿蟾浑身釉黑如黛;腹缘长满一圈火红的斑点,十分好看。借着朦胧的灯光,校场坝飞来石的对面,警钟正在长鸣,学生已经下课,一位妙龄女郎正在盼望着她心上的人儿归去。

俗话说:闯过圆堂关,发现妖雾山。当年探险队员来到圆堂关时,几乎到处都是乱石和绝壁。后来,他们匍匐前行,猿攀猴跳,好不容易才闯过这道关口,发现前面这座高出洞底125米的妖雾大山。妖雾山,一山迷雾,遍地怪石。探险队员为找到一条通路,在洞里整整折腾了四天。如果不是采取从后面毛家峡进洞,前后夹击的策略,恐怕到现在妖雾山也仍然还是一团迷雾。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圆堂关去妖雾山,是一条的变幻莫测的风景线。走在这条用勇士们的智慧和胆略铺成的风景线上,再回头想想当年探险队员们的迷疑和艰难,就不会觉得怪了。因为那时谁也不知道过了妖雾山,前面还有三洞四峡一龙宫。

所谓三洞,就是玉女洞、金童洞和神牛洞;所谓四峡,就是金鱼峡、玉田峡、神灯峡和台湾海峡。所谓龙宫就是面积约500平方米的地下平湖。在龙宫的洞壁上由岩溶物形成的一条巨龙活灵活现。龙头立耳张口,张牙舞爪,龙鳞斑斑可数。那巨龙的后宫更为壮观,平湖清澈,龙影晃动,“小桥流水”、“双牛斗角”等景观如梦如诗!龙宫在妖雾山的左麓,三洞四峡在妖雾山的右坡,那些美丽的名字都是探洞者根据地形地物取出来的。进了三洞,玉女洞中的石笋像一个含情脉脉的玉女,金童洞中的石笋娃娃像一个天真可爱的金童,神牛洞中的怪石像一头力大无朋的神牛。来到四峡,峡中有“金鱼”在游动,有玉田在开花,有神灯在闪耀。特别是那座晶莹剔透的小岛,形状完全和我们伟大祖国的神圣宝岛台湾一模一样!这人、这岛、这鱼、这牛,件件惟妙惟肖,个个栩栩如生;三洞四峡,三洞三路,四峡沟通,怎不叫人迷疑!

“爬上妖雾山,凡人变神仙”。在轻轻的迷雾中,登上六百六十六步石级,人们内心深处当然会产生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记得当年探险队员曾在这里休息,他们一边吃干粮、喝茶水,一边想着在妖雾山脚发现那两具白骨。据说,那是两个硝客的尸骨。也不知是哪年哪月,两个大胆的硝客,带着火镰、匕首、灯笼进洞探硝,他们一边抽着旱烟一边走路,不知不觉走到一座用大树搭成的独木桥边。独木桥上斑斑剥剥,长满青苔,含着烟袋极不好走。于是,硝客便想把烟头磕掉,然后,用烟杆拄着走过独木桥去。嘣,嘣,谁知他们刚在独木桥上磕了两下,那根巨大的独木便猛然地抬起头来!原来那不是一根木头,而是一条比水桶还粗的巨蟒。巨蟒被烟头烧痛,发起威来,张开血盆大口,粗大的尾巴只一摆,便把两个硝客甩死在妖雾山下。想到这里,联系在龙宫里看到的那条石龙,队长张国芳自言自语地说道:经过三天探测,看来腾龙洞里并无妖怪,也无大蛇、巨蟒伤人,只不过是人们编造的故事罢了。为了测算妖雾山洞顶的高度,他朝天打出一发信号弹,不料突然出现的情况竟把他们惊得呆了!信号弹刚出枪口,一股寒风刮起,漫山遍野的迷雾便成团成团地扑了过来,浓雾中手电光、蜡烛光霎时由灰变黄,连坐在身边的队员也无法看清,“卧倒!”张队长猛喊一声,立即掏出手枪……队员们在地上卧倒十来分钟,浓浓的迷雾才慢慢散去,手电光、蜡烛光才重新亮了起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经过七嘴八舌的议论,队员们终于弄清了迷雾产生的原因:原来,腾龙洞本为古代清江河床,是个通洞,空气在洞中对流,这是风的来历;特别是夏秋两季,洞外气温比洞内气温高出许多,洞内的湿度又比洞外的湿度高出许多,所以,当洞外热风吹至洞中山头时,遇冷便变成了雾。妖雾山上本无妖,但为了保持它的神秘,在取名时张队长说:“还是叫它妖雾山吧”,这便是妖雾山的来由。

翻过妖雾山,一道璀璨的彩虹高高地挂在岩洞壁上。在彩虹的余光中,来到五洞厅后,腾龙洞在毛家峡的出口一线天也就到了。毛家峡洞是一个巨大的天坑,一条小路陡陡地挂在岩壁之上。人从小路出洞,头上只见蓝天一线,所以,取名一线天。其实,腾龙洞的出口,除开一线天外还有一个,那就是北洞。

腾龙洞洞口、毛家峡洞口和北洞洞口,从地图上看,三点都在一条直线之上。从毛家峡洞到北洞的地面距离,最多也不过100余米。然而,在这100余米的地下,却溶洞连着溶洞,景观叠着景观,堪称是一条千奇百怪、美不胜收的地下画廊。在众多的景点中,有四个景点是非看不可的,即千佛殿里的48根神柱、白玉峰顶的48根玉柱、花果山上的一群仙猴,迷宫洞里的48个支洞。神柱最大三人合抱,最高30余米,黑色花纹如雕如镂;玉柱最大六人合抱,最高50余米,通体乳白如玉,柱上挂灯,柱下安磨,磨推合渣,豆浆涌流,妙趣横生;花果山上猴儿嘻戏,或偷仙桃,或摘野花。一个小猴正在歪头聆听,神态机警,似乎他又发现了一个新的秘密;迷宫里48个支洞,前后左右相连,四面八方相通;大小高矮相仿,钟乳形态相似。白龙峡躺在洞下,北洞出口晃在洞前。

“登山当攀珠峰,览胜应进腾龙。”腾龙洞高大磅礴景色实在迷人。

责任编辑:卢华 审核:谭莉 审签:古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