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龙船调 浓浓桑梓情——“利川人”大会智资回乡纪实

全媒体记者 秦卫飞 牟联文

乡贤为利川产品代言

“利川人”大会现场(张光陆摄)

“世上最美的风景,是回家的路。”清明时节,利川市在外的300余名游子踏着春的脚步,回故乡、叙乡情、谋发展,奏响了“人才回乡、项目回归、资金回流”的华彩乐章。

家乡有所呼 游子有所应

4月6日下午4时,第二届“利川人”大会的主旨大会精彩上演,利川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与300多名游子代表共话乡情乡愁。

“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投身家乡建设,在脱贫攻坚中做回报社会的典范,在乡村振兴中成就梦想。”州委常委、利川市委书记沙玉山在致辞中说。他的身后,是“决战脱贫,振兴乡村”的宏大会场背景。

乡贤参观“利川红”茶叶基地

“家乡有所呼,游子有所应。”北京睿一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刚代表回乡企业家发言。他思考良久,提出以“利川红”为纽带,发展红茶产业、旅游业和健康养生产业,打造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的行动计划。

惠州华意公司董事长闫雄鹰入股“利川红”金利茶业1000万元,并提供“一带一路”和大湾区销售渠道;中科院上海物理研究所、著名利川籍青年科学家黄耀波放下手中的试验,与妻儿早早订下了回乡的机票;湖北省群艺馆艺术总监、国家一级编导唐静平思乡心切,提前3天出发,找寻儿时成长的记忆;深圳爱乐乐团首席指挥司马建楠肩负着父亲的嘱托,提前准备了方案,要用平生所学将龙船调打造成世界级的音乐名片……

这方“乡土”大有可为,这方“乡建”如火如荼,这方“乡情”深厚淳朴。

引凤归巢 搭平台当“保姆”

4月6日下午3时,“民营企业招商”“扶贫车间”“乡村民宿”“农村特色产业”四个主题推介场馆一字排开,洽谈交流签约紧张有序。

“把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与利川市特色资源、土地、生态等禀赋有机结合,将农村资源变为创富资本,将农产品变为商品,将农民变为合作股民,将乡村变为宜居创业的乐园,为农村带来了新消费、新投资、新业态、新风尚。”活动现场,利川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吴曼丽深有感触。

利川市委、市政府精心抓好顶层设计,搭建平台。自2018年清明节始,连续举办两届“利川人”大会,借乡情东风,弥补贫困山区眼下面临的系列产业短板。全国各地的利川籍企业家纷纷借此契机组织商会,广东利川商会、浙江利川商会、上海利川商会、武汉利川商会……如雨后春笋相继成立。

2018年首届“利川人”大会召开以后,利川市及时开展后续联系交流工作。积极筹备设立利川人回归创业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在外地发展的利川人回乡创业的协调服务;分解落实签约项目落地责任,制订市负责人联系异地商会清单,协调市负责人走访异地商会,密切与外地利川籍非公经济人士的联系交流;出台了《关于建立利川人联系交流的工作制度》,制定了《利川市“聚力脱贫·引凤归巢”行动方案》,建立了“天南海北利川人”微信群,密切与外地利川人的日常联系交流。

乡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谋道镇积极争取广东商会设立慈善基金,助力脱贫攻坚;柏杨坝镇主动谋划,靠前服务,以乡贤回归创业园为载体,已吸引8家企业入驻。

乡情浓浓 振兴乡村强引擎

乡贤覃太明投资1.5亿元打造的童话小镇一角

3月28日,该市谋道镇太平村的村民三五成群到便民服务大厅办事。“这是在外创业的吴中余为全村2000多位村民送的一份情谊。”老村支书张远清指着已投用的办公楼,娓娓道来。

旧服务中心年久失修,无法满足村民办事需求,要重建却苦于没有资金。张远清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给在外经商的本村人、恩施美美百货总经理吴中余打了一通求助电话。没隔几天,吴中余专程回到村里,选址、设计、找施工队、买材料……2018年6月,投资80万元崭新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竣工并投入使用。

太平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新建,是利川乡贤建设家乡的一个缩影。

“回乡创业这条路选对了。”谋道籍企业家王乾万1992年中专毕业后就外出打拼,如今拥有多家企业。他返乡成立湖北强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计算机内部连接线、通信及办公设备连接线,企业注册资本由初期220万美元已扩展到500万美元。

目前,利川市新投产亿元回乡项目11个,建设标准化厂房10.4万平方米,新能源汽车充电、城乡污水处理、文斗乡消费扶贫项目已全面开工。

能人返乡 候鸟展翅助腾飞

4月3日,夜幕降临,谋道镇中坝村主干道60盏LED太阳能路灯亮起来,把乡村的夜空照得分外明亮。“中坝村山多林密,一到晚上就漆黑一片,出行非常不便。”村民廖明权对村里的变化感触颇深,他最感激的人是村支书冉顺祥。

冉顺祥原是重庆市酉阳县县委常委、武装部政委,正团职干部。2018年,受首届“利川人”大会深情感召,面临自主择业的他主动回乡并当选谋道镇中坝村党支部书记。他吃住在村,全身心、全天候投入脱贫攻坚事业,带领乡亲发展产业,完成水电路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使中坝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仅能人返乡,在利川,一支由外地人组成的候鸟人才大军正在发挥巨大能量。

“‘利川红’具有‘玛瑙红、花蜜香、冷后浑’的九字特征,应走‘地缘茶’品牌发展战略,健全茶产业与茶品牌运行管理机制。”4月7日,在一场关于利川茶叶走向的研讨交流会上,中国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拿出了万字策划书。

中科院猕猴桃领域著名专家黄仁煌退休后,在利川免费教授猕猴桃种植技术,目前已累计支持谋道镇发展红心猕猴桃2000余亩,农民亲切地称他为“猕猴桃教授”。猕猴桃进入丰产期后,帮助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

这些专家都入选了利川市组建的候鸟人才智库。利川是闻名遐迩的避暑胜地,每年都会迎来几十万“候鸟”大军,在该市休闲度假超过两个月的高层次人才有3000余名。

2018年,利川尝试从避暑“候鸟”人群中引进人才志愿者,弥补地方高层次人才不足。当年5月,该市出台柔性引才工作机制,征集“候鸟型”人才,在各避暑聚居点建起12个“候鸟人才工作站”,聘请500余名“候鸟型”人才,其中有100多人利用各自优势,开展帮教、扶贫等活动120多次,向有关方面提出建议300多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