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川网讯(通讯员 覃宇锋)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尽管已是隆冬时节,建南镇柏杨渡村仍似一幅清丽、淡远的美丽山水画卷。
日前,笔者踏访柏杨渡村。这个被誉为“鄂渝边界最美库区”的小山村,通过村庄环境大整治,以更美的姿容展现在世人面前:占地20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广场,现代化的百姓大舞台;4座现代化公厕,24栋整齐明亮的扶贫房,花木、曲径、沙滩、亲水平台,将库区山色装点地诗情画意;整改一新的农家小院,道路蜿蜒、白墙黛瓦、花树掩映,尽显山村民居特色风貌……
该村自去年7月以来,补齐公共设施短板,各家各户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脸上也洋溢着幸福、自豪的笑容。美丽、富裕、幸福的柏杨渡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转变观念“天地宽”
柏杨渡村位于建南镇西北方向,距集镇5公里,全村共13个村民小组,508户1642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0户672人。8年前,该村因重庆万州修建水利工程,大部分面积被淹没,沿河自上而下山水相连,春、夏库区两边百花齐放,风光无限。
柏杨渡村支两委充分利用库区自然资源优势,实施生态旅游富民工程,建设鄂渝边界最大“垂钓中心”,春、夏看花、秋天赏月、常年垂钓,成为鄂渝边界热门的乡村游目的地。
年年游客的暴增,也给柏杨渡的成长带来烦恼:没地方停车、没地方吃住、没地方方便……“有时一天游客几百人,村组干部都得来维持秩序。”村干部谭祈平既高兴又无奈。
大自然给了柏杨渡美轮美奂的景色,而自然风光美要与村里的人居环境美、村民行为习惯美相融合,让青山绿水“笑脸相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丽乡村。这是该村重拳整治村庄环境的出发点。
改善人居环境,是全村干部群众的一场攻坚战。柏杨渡村在外打工多、在家的都是老人,几十年传统生活根深蒂固,习惯了烟熏火燎的生活方式,看惯了垃圾污水遍地、臭气熏天的环境,影响了年轻一代,对环境整治不感兴趣。
开院子会
村支两委和村尖刀班针对村情,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将在外打工的1000多人请回家乡,建言献策。决定围绕“各村落硬化一个院坝,整修所有边沟,户户改建一个厕所”的目标,召开全村整治人居环境动员大会,多方调动村民积极性,鼓励全员参与,牢牢把握村民在整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全村分成4个片区,分别召开小组会、院子会,给村民发放宣传单,讲解村庄环境整治的意义。
同时该村严格落实责任到户制度,由党员、组长、村民代表、妇联执委会和村里的能人志士包户到家,每人包户10户至20户,解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深远意义。
通过历时半月近100次大小会议,一环扣一环、一户接一户的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工作,村民们提高认识,转变了观念,深感生活在脏乱差的环境是极大的耻辱,也严重影响柏杨渡村的发展。
干群合力“换新颜”
柏杨渡村在实施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共收集群众建议68条,村支两委和尖刀班最终采用了一户一方案治理决策。由包户人员根据每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整改方案,方案具体到厕所怎么改,家里的物品怎么摆放,并到现场督查指导,限时整改到位。针对一些陋习难改的懒人,包户的党员干部亲自去干,并带领邻居去其家里参观。懒人们碍于颜面,不得不行动起来,很多村民在人居环境治理的行动中,深感清洁家园活动给自己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于是渐渐由“要我搞”变成了“我要搞”。
被乡亲们称为“懒汉”的蔡某某,以各种借口不愿配合搞卫生和厕所改造。村支书和尖刀班成员轮流三番五次上门开导,制定改厕方案,才让他服了气。后来蔡某某一家四口看到新改建的厕所,既干净又时尚,整个黑咕隆咚的屋子变得敞亮整洁了,心里很高兴。他再三表示,绝不辜负村尖刀班的希望,坚持天天打扫卫生,保持屋内、屋外清洁美观。
蔡某某改造了厕所,屋内屋外整洁卫生,带动了周围的农户。尖刀班和村支两委抓住时机,动员村民全面发起改厠、硬化院坝、整修边沟、打扫卫生攻坚战。对20多处公共区域、公路沿线和30多户无人居住的家庭,集中全村自愿参加的500多人,分片、分组进行整治。参与者有刚入学的小孩,也有放假在家的大学生,还有80多岁的高龄老人。
每天出动100余人分片整治公共区域
全村共集中组织整治环境20多次,村里每日出动100多人,1台挖掘机,3部垃圾运输车,共清理杂树300多棵,柴草150堆,拆除残墙断壁180米,路边鸡圈7户,清理垃圾68车,回填土180多立方米,硬化院坝69个,整修边沟65条,实现了家家改厕,户户挂上了象征干净、整洁的大红灯笼。以前村库区岸边是村民自种的杂树林,里面养着鸡鸭猪,一片脏乱差,通过彻底清理,一下腾出20多亩公共空间。
在村级组织阵地建设上,村支两委积极争取项目,建起了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村级卫生室、文化广场、百姓舞台;安装了篮球架、体育健身器材,20盏太阳能院坝灯和路灯,给农家院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78岁的向长容老人,看到全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赞叹不已。村庄通过整治比过去干净多了,道路宽了、家前屋后敞亮了。以前羡慕城市人的生活,现在觉得农村生活一点不比城里差。
巩固成效“回头看”
如何巩固人居环境改善的成果,培养村民们自觉讲卫生、保护环境,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难中之难。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奏效,需要久久为功,打持久战,做好“回头看”,防止反弹。
保洁员热爱本职工作,他们常说这个工作是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
尖刀班和村支两委在实践中探索出了比较适合村情的路子,一是全村设置分类垃圾桶40个,垃圾回收点29个,配备保洁车4辆,聘请保洁员4人,主要负责公共区域卫生;二是建立落实村、组、户、院落与环境综合管理长效机制,形成以包组干部督导、小组长包院落、院落责任人包户的网格化工作格局,加强依法管理、源头管理、常态管理。
同时依靠村民自治,村里民主制定了《村规民约》,规范村民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尖刀班和村支两委定期组织全村清洁卫生检查评比,每月开展一次“卫生示范户”评选活动,每年开展一次文明示范户评选活动,评选结果在村里的文化广场“曝光台”和“荣誉墙”上公布,去年全村已表彰卫生示范户8户、勤劳致富家庭4户、好邻居4户、孝顺儿媳4名。
人们常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块皮”,评选结果上墙张榜公布,接受大家评议,村民们很清楚,谁家的锅底灶门干净,谁家的屋内屋外卫生,身边的榜样抬头不见低头见,学得着、赶得上,荣辱观得到增强,从而致力于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巩固成效,共同打造秀美柏杨渡。
(责任副总编:傅小棠 责任编辑:陈玄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