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孃孃的新屋
荆楚网讯 记者 陈博雷 王淳 通讯员 刘洪浩
仔细算起来,这是58岁的高孃孃第四次搬家。这一次,她真正回家了。
高孃孃名叫高庭中,利川东城白鹊山2组村民。4月19日,没待新房完全收拾好,她就迫不及待地搬了进去。
“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半个多月来,高孃孃逢人就说、逢人就笑,洗洗擦擦、忙里忙外,从没这么有劲。
阳光下,花园小洋楼式的新房闪闪耀眼,楼前的映山红花开正旺,高孃孃捧出一年多前老屋的照片,喃喃自语:“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老屋的伤痛
高孃孃老屋的照片
高孃孃清楚地记得,老屋是1981年建的。
那一年,她结婚不久,家原本在腾龙洞景区的化仙坑。
化仙坑现在是有名的旅游景点,可当年却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碰上雨天路滑,下来一趟得两三个小时。
这以后孩子读书怎么办?不能总窝在大山里。决心一下,夫妻俩下山投奔了在白鹊山工作的亲戚。
有房才有家,这是难以割舍的情结。
拿着公公给的1000元,加上贷款的3200元,才有了两层楼的石头瓦房,“一开始,没钱装窗户,就用被子遮;房子赶工急,没两三年,墙就有些裂了。”
就在这个老屋里,高孃孃有了大儿子和两个女儿,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她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
丈夫的漂泊没能让这个家富裕起来,反而好好的人出去,却受伤回来:他在北京打工与人发生矛盾,脑袋受重创,从此落下精神病到处游荡,几年后再没有回家……
离家的十年
高孃孃和儿女外孙在一起
三个孩子一天天长大,也一个个离家。
大儿子陈弟伟初中毕业后到温州的工厂,每个月八九百元,一天工作12小时,这一干就是3年。随后,他又辗转深圳、东莞等地。
到了打工的年纪,大女儿到东莞的公司当职员,小女儿也跟了过去。
一个人在家的高孃孃,心里空落落的。
2005年左右,几乎没出过远门的她,背起行囊也来到了东莞,洗碗打杂,只要能做的,她样样都做。
在大女婿租的小两室一厅里,高孃孃和儿子住一间,大女儿和女婿一间,小女儿每个周末回来,就和孃孃挤着睡。
十年里,团聚的周末,给了漂泊和艰辛无比的慰藉,可还是无法给予“家”的安定感。
南方的潮湿和炎热,让高孃孃格外想念山清水秀、被称为凉城的家乡利川;落叶归根、倦鸟归巢,随着年岁的增长,她也越来越想回家。
回家的决心
可是,家乡回不去了……
1981年的老屋本就常年失修,加上没人维护,已经成了断壁残垣的危房。十年里,高孃孃和儿 女回去了两三次,都只能借住在邻居家。
两个女儿已嫁人,儿子还没安家。
每每想起儿子的话:“妈,我打工‘打伤’了,再也不想打工了。”她的心就如刀绞。可是,如果儿子回到老家,又能做什么呢?
还是家乡为倦鸟筑起了创业窝。
利川不乏旅游资源,每年引来众多避暑客和观光客。如何将旅游优势化作脱贫引擎?
利川提出大力发展民宿旅游,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提供游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兼之餐饮服务。
去年,村干部来电,白鹊山成为民宿旅游首批试点的11个示范村。危房重建的话,装修改造可以拿政府补贴,还可以由合作公司完成,然后按比例分红;白鹊山村还要建生态农业观光园示范基地,需要不少工作人员。
这坚定了高孃孃和儿子回乡的决心。
不只是新房
像酒店一样的民宿新房
怀揣着打工攒下的十多万元,高孃孃和儿子搬进了临时搭建的石棉瓦房。
老屋被推倒之前,她特地拍下了最后的照片并洗出,“还是有点舍不得。”五味杂陈的心里,有感慨更有期盼。
一年的时间,新房一天天崛起,村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春天里的白鹊山,到处花红柳绿,通村水泥路四通八达,公路旁是刚刚移栽的绿色隔离带,竹篱笆与树木错落有致,一栋栋改造一新的花园小洋楼相间其中,好一派怡人景象!
新房不只是新房。
高孃孃家的小洋楼和其他30多户村民家的一样,成为民宿点,一般一楼自住,二三楼成为客房。走进房间,崭新的被褥、柔软的沙发、干净的马桶、24小时的热水……市里统一标准打造的客房,住起来不输酒店。
更让高孃孃开心的是,除了民宿分红,她和儿子都在观光园里找到了工作。
“呆得住,能致富。”恩施州州委常委、利川市委书记沙玉山曾到白鹊山考察民宿旅游进展。他说,争取两年时间内把民宿产业培植成利川新的经济增长点。到‘十三五’末,力争建成民宿旅游村100个以上,培育壮大旅游企业100家以上,民宿旅游户达到1万户以上,带动5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如今,利川旅游的高峰将至,高孃孃忙着最后的准备工作。
她笑着说:“这是我的家,也是游客的家,一定要来尝尝我做的农家饭!”
高孃孃和儿子在新家前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