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川网 通讯员 陶鹏
中国人最信奉一句古话:家和万事兴。家庭成员之间团结和睦,互敬互爱是每个家庭幸福的源泉。幸福之家往往让人心情愉悦,从而在事业上更能取得长足的发展。
利川市元堡乡汉庙村八组有这样一个家庭,两位老人长期为村民做好事,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之下,两个儿子结婚十多年来一直未分家,三代人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在当地成为其他家庭争相效仿的典范。
老夫妻二人常年做好事
在每一个大美家庭之中,父母的示范作用不容小觑,唐家自然也不会例外。唐仲平现年76岁,是利川农机学校的的退休职工。年轻时,他驾驶着“东方红”牌拖开机行驶在利川各地,在那个车辆稀少、交通闭塞的年代,为周围邻居和毫不认识的路人提供了不少帮助。
老人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发生在1964年冬天的一件事情,当时,他开着拖拉机从齐岳山拉煤回来,路过汪营时看到一个妇女抱着小孩在路边哭泣。向来人善心慈的唐仲平便主动停下车来询问究竟。原来,该妇女的孩子得了急性脑膜炎。当年汪营卫生院的医疗条件还不足以医治该病,必须马上送往利川县人民医院,那位妈妈苦于没有交通工具,所以急得直哭。唐仲平马上叫母子坐上拖拉机,并以最快的速度开往人民医院,为抢救孩子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唐家母亲胡秀菊年轻时是方圆百里之内有名的草药医生,她能自采自配多种草药,对蛇毒、烧烫伤具有很好的疗效。过去,农村医疗条件相对较差,胡秀菊的秘制草药发挥了不少作用。1996年一个寒冷的夜晚,胡秀菊队上一名一岁多的赵姓女孩在一边玩耍时,下巴不幸被炉火严重烫伤。女孩的父亲找到胡秀菊,恳请她帮忙治疗。夫妻俩连夜打着手电到附近的山上去寻找草药。由于天冷路滑,胡秀菊好几次都差点摔倒。寻到草药后,夫妻俩连夜配制好就去给小女孩敷上。经过胡秀菊多日悉心的调理,小女孩最终得以痊愈。
教育子女有方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唐仲平和胡秀菊夫妻育有两子三女,一直以来,夫妻二人教育五个孩子要有爱心,尤其是在利益面前懂得谦让,并常常以孔融让梨的故事来教导他们。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姐弟五人影响深远,从小到大,姐弟之间就十分友爱。难能可贵的是,长大结婚以后,五个小家庭还是团结如初,让周围的群众羡慕不已。
距离产生美。尤其是兄弟姐妹成家以后要居住在一定的距离之外更有利于和睦相处。但唐仲平这一大家子却打破常规,他的大女儿嫁在离家不远的利川郊区,二女儿就在本队,老三远嫁安徽。最让人佩服的是,两个儿子结婚十多年来一直和老两口居住在一起,他们兄弟团结一致、夫妻相敬如宾、婆媳情同母女、妯娌亲如姐妹。
兄弟结婚十多年才分家
两个儿子结婚后,老两口也曾想让兄弟俩分开过。但大儿媳妇赵学云和小儿媳妇吴晓琴主动向公婆提出不必分家,周围邻居和唐仲平夫妻也私下担心这只是妯娌间一时的新鲜,久了必然会生变故,谁知这一大家子一过就是十好几年。
每到田间地头劳动之时,他们就一起上工;逢到做饭收拾家务的繁杂活路,婆媳三人就抢着往自己身上揽。前几年,哥哥唐艳胜和嫂子赵学云外出打工时,唐艳文和妻子吴晓琴把侄女唐欣、侄儿唐艺两个孩子视如己出。他们不但对两个小孩的生活照顾有加,吴晓琴还担当起侄女的辅导老师。每到放学之后按时监督唐欣的家庭作业,不懂之处就耐心为她讲解。两个孩子对叔叔婶婶的感情自然是非同一般。
唐仲平的二女儿唐红林就嫁到本队,夫妻俩每天必到大家庭来串门,有需要做事的地方大家一起出力,轮到哪家做了好吃的饭菜自然是一个都不能少。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不时会传出欢声笑语,这一幕真的足以羡煞旁人。
去年,随着孙子的逐渐长大,唐仲平提议让两个儿子分家。分家之时,两个家庭都互相礼让,生怕对方吃了亏。儿子媳妇的互敬互让,让老两口感动得老泪纵横。
分家并未分心,一家人依然时常聚在一起,除了聊天玩耍,更多的是商量大家庭的发展大计。和谐团结的唐仲平家庭成员,脸上随时洋溢着幸福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