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川网 特约通讯员 牟黎黎
利川“中华药库”中,大黄是朵奇葩;提到利川大黄,就不得不提龙祥云。在利川市元堡乡毛针村,只要提起龙祥云,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因为她是一名情系贫困群众、乐于奉献的创业者。今年45岁的龙祥云是勤隆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也是利川市政协委员,更是脱贫攻坚战役中的女“先锋”。
勤隆合作社常年为贫困户提供工作岗位
自从龙祥云创办合作社起就将“创业”和“扶贫”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合作社资金、技术、销售等多方面的优势,尽力将贫困户纳入产业链条中,让他们充分享受到了产业发展的红利。
返乡创业找“商机”,老产业焕发新活力
“返乡农民工”是龙祥云对自己的形容,她早年在广州从事化妆品销售,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一次返乡探亲的过程中,看到家乡大量土地闲置荒芜,无人耕种,龙祥云很痛心。
如何把这些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呢?这位在外打拼了多年的女人想到了大黄。大黄是一种重要的中草药,喜冷凉气候、耐寒,家种多在海拔1400米以上的地区,元堡乡的气候、土壤刚好适宜。更重要的是,大黄种植特别适合家里缺乏劳动力的群众,因为除了第一年需要人工除草和施肥以外,第二年和第三年几乎不用任何管理,劳动强度较其他经济作物都要小。
元堡乡的老百姓有多年种植药材的习惯,无论谁家谁户,都会在仅有的田土中划一块出来种植大黄、贝母等中药材,只是苦于没有专门的销售渠道,种植药材并没有让群众富裕起来。
龙祥云算了一笔账:一亩大黄三年投入不到3000元,三年达到丰产,扣除成本每亩纯利润可达1.2万元。
看准了商机,2010年,龙祥云决定回乡种植大黄。毫无种植经验的她,先后到成都荷花池、安徽亳州、河北安国、河南禹州等中药材基地进行考察学习,从零开始学习种植技术。取经回来后,龙祥云便自己尝试种植大黄,没想到这一种便成功了。
大黄种植成功了,销去哪里呢?龙祥云凭借多年积累的销售经验,蹬着高跟鞋到全国各地找销路、到各大专业药材销售市场挨家挨户发名片,就是用这种“土办法”加上优质的产品,她硬是在销售市场中闯出了一条路。
曾经种在土里“愁嫁”的大黄,如今有了好的销路,老百姓的种植热情被激发了起来。
如今,元堡乡已发展大黄基地2万亩,其中有1.8万亩的大黄都由勤隆专业合作社保价收购。
鼎力支持带“上路” 兄弟俩成致富带头人
2013年秋,元堡乡朝阳村2组的袁学平、袁学文兄弟俩一边收拾着家里种植的2亩大黄,一边盘算着如何扩大种植规模。
“主要是没有资金!”袁学平兄弟俩向前来收购大黄的龙祥云说起了自己的创业计划,此时的龙祥云已回乡创业3年多,深知大黄发展前景的她决定帮助这对兄弟创业。
龙祥云自掏腰包给袁学平两兄弟一人6万元钱和免费的大黄种苗,当年两兄弟就分别将自家大黄发展到了20亩,年收入慢慢从最初的一两万增加到20万。
种植规模扩大了,袁学平兄弟俩又想进行大黄加工。得知他们没有加工场地,龙祥云带着两兄弟到元堡国土资源所等单位进行协调,同时以勤隆专业合作社的名义为袁学平垫付10万元建起了高山创业家庭农场,帮助袁学文到工商所注册了文英创业家庭农场,并将合作社收购的部分大黄交给袁学平兄弟俩发展。
在龙祥云的鼎力支持下,袁学平兄弟俩将自家大黄发展到上百亩,每年收入可达50万元以上。
看到袁学平兄弟俩靠着大黄致了富,朝阳村的村民都坐不住了,纷纷找到袁学平、袁学文学经验,几年时间,该村就发展起3000亩大黄产业,家家户户靠着大黄鼓起了腰包。
因为大黄结识了8年的龙祥云和袁家兄弟俩,除了是长期的合作伙伴外,在生活中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去年,看到民宿前景的龙祥云建议袁学文将家里新修的房子发展成民宿,今年夏天袁学文家里接待了50名避暑客人,两个月时间收入十余万元。袁学平也正在整修房屋,准备发展民宿。
成功创业,并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袁学平兄弟俩最感激的人就是龙祥云。袁学平兄弟俩约定好,自家种植和加工的大黄只卖给龙祥云,“这也算是对龙大姐这么多年来帮助我们的一种报恩吧!”
主动帮扶认“穷亲”,贫困户燃起新希望
2013年,龙祥云联合另外几家种植大户成立了勤隆专业合作社,发展自有大黄基地1600亩,年产值近3000万元。
2017年,作为市政协委员,龙祥云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三大工程”活动中,找到乡政府主动请缨加入精准扶贫队伍,结对帮扶了5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她免费为贫困户提供大黄种子,提供种植技术,成熟后按照市场价回收,让贫困户最大限度地受益。大黄加工属于精细加工,很多程序都需要人工操作。在龙祥云的加工车间,常年有二三十人务工,旺季时一天会雇佣两三百人,并优先招聘贫困户。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既不耽误农活又有了一笔额外收入。
提到龙祥云,花坪村2组杨远桃夫妇就有满肚子的感激。杨远桃是聋哑人,她老公也常年生病,一家人因病致贫,但两夫妻都很勤劳。龙祥云得知情况后,不仅免费为她家提供大黄种子,逢年过节还要给她家送油送米,今年春耕时节又给杨远桃夫妇送去了肥料钱,他们的孩子在元堡中学读书,龙祥云一有空就会去看望孩子。
“我在创业过程中得到不少好心人的帮助,现在我有能力了,理所当然应该帮助更多的人。”龙祥云这样解释自己的帮扶行为。
在很多人眼中,龙祥云是一个有财运的女人,但鲜有人知,她的成功是与命运斗争的结果。
2003年,龙祥云的前夫因病逝世,她独自带着两个不满十岁的孩子开始打拼。通过一步步努力脚踏实地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可能上天也眷顾这个可怜的女人,回乡后龙祥云遇到了现在的丈夫。结婚后,龙祥云专门负责销售,其丈夫在家负责种植、加工大黄,两人分工协作,共同打拼事业。
旺季时,龙祥云要往外发几百吨大黄
经过几年的积累,云南白药、太极集团等大企业都成了龙祥云的固定客户,旺季时每三天就会运走一大卡车的大黄。
“现在的大黄真的供不应求,每天都有人催着要货。”接下来,龙祥云计划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并推广发展马蹄大黄这一优良品种。
从自己跑销路学经验,到如今经销商主动找龙祥云收购大黄“取经”,从自己发展到带动贫困户发展,她成为当之无愧的产业带头人,有社会担当的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