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峰度夏】苏马荡渐别“成长的烦恼”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畅 林晶

去年夏天,20多万避暑“候鸟”涌进鄂渝边陲的苏马荡,缺水、缺电,这个新兴的避暑小镇基础设施几乎陷入瘫痪。

据初步统计,今年夏天,苏马荡避暑大军增加3万人,总人数超过25万人。

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苏马荡各项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正在告别“成长的烦恼”。

终于不用桶提水了

8月1日,大量外来房客不停地去拧水龙头,观察是否有水流出。“终于不用桶提水了。”依云国际6栋顶楼的宋丽女士满面笑意,拧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哗直流。宋女士的房子位于苏马荡核心区,来此避暑5年,往年总为缺水头疼,为了备水,大大小小的桶和盆买了十来个。

去年同日,苏马荡开始限时供水,很多小区甚至直接断水。“只有早上一个小时供水,洗个热水澡都是奢侈。”居住在翰林云海小区的武汉人方军涛一家心有余悸。

在利川市水利局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一张图表,2012年,苏马荡所在的谋道镇只有两个小水厂供水,日供水能力4000立方米,基本满足集镇老街生活用水;2017年夏天,新建的苏马荡水厂二期工程投入使用,苏马荡的日供水能力达到1.75万立方米,虽然翻了3倍多,却仍然赶不上新居民的迅猛增速。“就像一个青春期的孩子,虽然不停地在做新衣服,却仍然跟不上长个子的速度。”苏马荡管委会主任陈建平打了个形象的比方。“今年,2公里外的店子坪水库进行扩容,增加一条应急送水管道,供水增至2.5万立方米。”陈建平介绍,随着高温日晒,店子坪水库的水位下降很快,部分小区8月份可能还要适度调峰。

在谋道镇新建的第三水厂,记者看到清水池、加压房、消毒池等主体工程都已完工,正在为进一步提升水处理能力作最后冲刺。据了解,6公里外的七里沟水库供水工程已经开建,有望年底前完工,仅这一个水库的日供水量将达2万立方米,供水总量将增至4万立方米,完全能保证35万人的日常用水,明年年初,苏马荡将彻底告别用水荒。

循环交通将陆续贯通

除了供水,出行难是新居民们抱怨较多的话题。“比汉正街还挤。”一位武汉“候鸟”揶揄道。

“在风情街已经堵了一个小时,不知道还要堵多久。”去年夏天,自驾来苏马荡的重庆万州市民卢小平把大堵车图片发到朋友圈。

2017年夏季,仅有常住人口2万人的谋道镇,每天接待外来人口20余万人,周末峰值车辆近2万辆。高峰期,每天从早上7点堵车序幕拉开,一直到下午3点车流依然缓慢移动。

“苏马荡各条干道加起来约20公里长,按照一台车4米,道路为两车道计算,去年高峰一天进出车辆排起来可绕苏马荡干道4圈。”一位上路执勤的交警说。

去年7月以来,利川市加大对苏马荡交通的全面规划与建设,投资1亿元,建成双向4车道的苏马荡大道,建成6个公共停车场,并设置应对拥堵的“应急车道”。设置道路抓拍系统、规范道路标识牌,打通一批内部微循环通道,整体交通得以提档升级。

8月1日,记者看到,苏马荡大道车流比较畅通。拥堵路段马峰路、光明路都拓出了足够的宽度,马路两边还增设了人行道。

据介绍,今年9月,投资5.6亿的318国道绕城线将全面开工,预计明年春季完工,光明路至药材社区等咽喉堵点将与外环相接,内外大循环的畅通目标将在明年夏季高峰前全部完成。

医疗服务全面升级

8月6日中午,一架红色直升飞机腾空而起,苏马荡皇家一号小区广场,3名医护人员将一位心肌梗死突发患者用担架抬上飞机。

当日11时40分,来苏马荡度假的赵女士回小区途中心脏剧烈绞痛,家属紧急拨通医疗救援电话。刚刚开通的苏马荡空中救援通道立即启动,12时55分,飞机降落在恩施州中心医院停机坪,患者直接经过绿色通道进入急救室。“感谢你们,抢救及时,老人已脱离生命危险。”下午3时许,患者家属致电苏马荡管委会。“候鸟”人群以老人和小孩居多,谋道镇把医疗服务提档升级作为打造国家级康养小镇的核心目标。

此前,苏马荡仅有谋道中心卫生院和几家小诊所。7月28日,苏马荡逸清假日酒店小广场前,重庆三峡中心医院谋道分院正式应诊。作为三甲医院,该院与谋道镇跨省合作建立医联体,派驻医疗专家和巡回医疗队,提供远程会诊、专科进修、短期培训以及相关硬件设备等支持。

异地医疗报销一直困扰着新市民们。8月3日上午,重庆万州区社保局和利川市医保局达成共识:先开通两地联网刷卡,再逐步实施住院统筹。

期待苏马荡更美好

“今年到苏马荡,感觉人很多,气候凉爽,十分舒适,是旅游避暑的好地方。目前不满意的是,苏马荡到谋道镇上的交通不便,公交车次少,公交车太小、破旧、拥挤。另外利川火车站到苏马荡的大巴车班次虽然有所增加,但仍然不多,运力仍然不足。”“我一直认为苏马荡开发过度,如不引起重视,任其这样开发,环境破坏、过度无序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将会给这里的子孙后代留下深重的灾难。”“原来的森林被砍了,用来作修房的工棚,没人管。苏马荡的问题是交通、污水处理,还有森林保护要做好,开发商只要有一点空地都想修房子,监管要跟上。”

在采访过程中,多位人士提出建议。“从去年开始,不再新批地产用地,重点做好现有居民的软硬件服务升级。”陈建平介绍,考虑人口剧增带来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利川市将苏马荡的开发规模控制在30平方公里,3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