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围透绿”栅栏去,换得满城“春色”来!

杨华平 牟新

据利川官微“指间利川”报道,截止5月15日,政府大院、地税局等14个机关单位完成“拆围透绿”工程,向社会释放空间4.2万平方米,实现增绿补绿4350平方米,新增近800个免费停车位。一时间,社会各界纷纷为市委市政府这一决策点赞叫好。

拆围透绿,拆除了围墙,拆出了亲近。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毛主席讲过,“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这些群众生活上的一切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电话等促使政府与大众之间的联系方式更多也更便捷了,多数沟通交流都靠网络和手机完成,实际上老百姓的很多诉求无法清楚向政府表达。加上长期以来各级政府部门、单位都设置围墙大门,群众觉得政府的院子很神秘,望而生畏,无形中在老百姓的心中与政府形成了一堵墙。

其实做“人”的工作,键对键不如面对面,线连线不如心连心。围墙拆除后,更多的群众可以轻轻松松走进机关大门,不用登记,去政府办事就像串门走亲戚一样,交流沟通直接而方便,彻底开放的办公环境,自然会拉近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增强老百姓的亲切感。

拆围透绿,拆除了神秘,拆出了阳光。政府的一切权力来于人民。高高的围墙和威严的大门,往往成为政府威权的象征,同时也成为群众对政府公权神秘和模糊认知的障碍,造成社会对政府权力运行的误解,从某种程度讲,墙脚下的一些小动作也是一些政府官员贪腐土壤。

政府机关围墙拆除后,政府的各项工作运行制度公示公开,行政执法公示公开,行政权力被置于阳光下“晾晒”,群众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到权力的监督中去,行政权力运行自然“阳光”起来,公权的运行更加公正、公平、文明起来。同时,围墙拆除是市委市政府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是一种工作作风的转变,也是市委 “开放活市”战略的真实展现,是政府自信包容的宽阔胸襟的展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由堵向疏,政府向群众敞开了了公共权利公开透明的“窗口”,搭建起了了干群的“连心桥”。

拆围透绿,拆除了质疑,拆出了信任。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政府的一切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长期以来,高墙大院似乎已经成为机关单位的标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早已不是个案,这就在群众与政府间筑起了一道“心墙”,阻碍了政府官员与群众交流交心。加上部分人员的腐败、政府权力运行的不公开透明等等,老百姓一度对政府的信任下降,使政府出台的任何政策都会被群众习惯性质疑。

拆围透绿,无疑是打破群众对政府不信任的途径之一。围墙拆除后,政府公权的运行,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方式、作风和态度都展现在世人面前,相对以前,大家的工作会更加谨慎细致,也会更加周到热情。政府要给公众留下好的印象,不论领导干部也好,还是普通干部也罢,必须转变过去的工作方式,始终恪守本职、真抓实干、勤政廉洁,用自己的辛苦获取群众的信任,用自己的奉献换得群众的满意,才能真正换来群众的理解与信任,持续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近段时间“利川红”的名扬海内外,正是因为它有绿叶底色的滋养。人民群众正是滋养社会的绿叶,只要是群众期待的,我们党员干部就应该义无反顾地冲上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创造更多生命的绿,让百万利川人民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幸福。